上世纪末,湖北钟祥市九里回族乡的明郢靖王墓成为盗墓贼的目标,七次遭到极端手段的袭击,甚至动用了炸药。幸运的是,郢靖王墓坚固,屡次未被炸开。在此危急情势下,湖北省文物部门紧急请示上级,决定进行抢救性发掘。遗憾的是,虽然墓葬未被盗,但由于墓室进水,相当部分文物已经腐朽。十多个木箱中的珍贵字画、书籍和丝织品全部泯灭,然而在残酷的现实中,一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却从泥泞淤积中拔地而起。
元青花,作为瓷器的巅峰之作,其地位在中国陶瓷史上举足轻重。而在这座古老的墓室中,发现的元青花瓷器,更是令人震撼。考古专家认为,这不仅是一级文物,更有可能被誉为国宝。那么,为何这件瓷器能够在专家心目中如此珍贵?
元青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但在元代达到巅峰。景德镇,当时生产元青花的重要基地,见证了这一瓷器艺术的鼎盛时期。元青花瓷器在器型上表现饱满豪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相较于汉民族瓷器的含蓄低调,元青花则以艳丽的蓝色为主,独具一格。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蒙古人对中国的戏曲情有独钟,他们将各种故事情节刻画在元青花上,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元青花之所以在瓷器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仅是技艺原因,更是民族融合和文化碰撞的外在体现。
与元青花相比,明朝时的青花虽然在工艺水准上也达到了高峰,但在图案上却远不及元青花的气势磅礴。到了清朝,青花技艺已经式微,被其他瓷器所超越。然而,元青花的存世量却稀少。一方面是因为时间久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瓷器的特性。目前认可的元青花数量不到400件,其中200多件分布在海外,特别是在当时蒙古帝国附庸的伊尔汗国(今土耳其和伊朗)。国内的元青花更是屈指可数,连许多博物馆都难觅踪影。
发现一件元青花,哪怕是残次品,也足以引起轰动,成为文物界的焦点。而在湖北钟祥的郢靖王墓中出土的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更是堪称完美。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古拙的器型中,色彩却十分艳丽,釉色白里泛青。四个图案分别描绘了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寓意文人雅士追求高洁之物,不受世俗诱惑。
郢靖王朱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二十四个儿子。他酷爱吟诗作对,喜好读书,被称为“雅王”。他钟爱这类图案的元青花,既符合其个人兴趣,也可能是墓主对自己的一种警示。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不仅是瓷器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成果。
在湖北省博物馆中展示的这件元青花,以其独特之美,成为馆中的镇馆之宝。其身世凝聚了历史的记忆,其图案蕴含了文人雅士的追求。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品位,为我们揭开了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