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馆修旧如故,本月23日重新开放
创始人
2025-07-03 09:02:32
0

周公馆已进入布展阶段。

又是一年夏天,周公馆藤萝掩映。经过一年多的建筑修缮,思南路上的周公馆进入布展阶段,将于本月23日对外开放。

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中共代表团在此设立驻沪办事处,对外以“周恩来将军寓所”的名义作为掩护,西大门的户名牌刻“周公馆”三个字。以此为“根据地”,在艰苦危险的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发展了爱国民主统一战线。

昨天,周公馆花园改造提升项目完成验收。中共一大纪念馆周公馆管理部副主任林晶晖将其视作一次探索:“修旧如故,也凸显雅致、温暖的革命人生活意趣。”

“打开”花园雪松依旧

周公馆草坪中央,栽有一株雪松。

资料记载,当年周恩来喜欢在晚饭后踱步来到雪松下,坐在藤椅上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研究部署工作。雪松旁,邓颖超在喷泉边留下过影像。

古树所在的周公馆花园里,处处是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的生动足迹和生活印迹。

“我们此次修缮亮点之一,就是保护古树、‘打开’花园,并向市民游客开放。”林晶晖说。

譬如,未修缮前的喷泉水池被掩映在灌木丛中,仅存底座,喷水柱已灭失,池内堆满落叶、管路不畅,花园景观难以近距离欣赏。因此,在修缮过程中,通过修剪绿化、复原原有喷水池、恢复水池周围草皮等形式,为观众重新呈现当时的景象。

又如建筑外立面浓绿的爬山虎要不要保留?此前有专家认为,爬山虎沿着墙面攀缘,它的根会沿着墙的缝隙钻入其中,从而破坏建筑的外墙面结构。但最终,此次修缮选择保留,它作为屏障,既能减少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同时为这些老房子老建筑增添历史的积淀”。

此外,本次修缮根据原竹篱笆的样式以及专家们的多次论证,采用传统工艺进行修复更替。林晶晖介绍,竹篱笆还历经一年多时间论证、批复、深化设计,就为了开出一扇门。这扇入口未来将帮助优化参观动线,也方便花园延长开放时间。

接下来,除了保留的两棵女贞、一棵雪松外,还将点缀梅花、樱花和海棠,“这些周总理喜欢的意象,也能让花园四季有花、四季有景”。

这里生活着有血有肉的人

周公馆这栋楼共有4层,底层有警卫室,一楼是周恩来办公和生活的场所,二三楼是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宿舍。一楼的会客厅约40平方米,周恩来在这里多次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

结合场景复原,旧址再现历史原貌。

“如果在这幢房子里生活,我需要添置些什么?”从接到修缮任务开始,林晶晖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革命先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于是内室的布置中有了留声机、暖水壶、碗筷这些生活物品。结合场景复原,旧址再现历史原貌。

楼内还取消了原有的隔离栏。一楼阳台西侧可以直接看到旁边建筑物的窗户。当时,特务就在马路对面监视着办事处成员的活动。倘若没有讲解,这扇玻璃窗就将被忽视。

周公馆底层,“为了真和平,而奋斗到底——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史迹陈列”正进行最后的布展。团队对原有基本陈列进行改造提升,强调“以物证史”,向周恩来亲属借展的珍贵藏品不久将首次亮相。同时综合运用照片、文献、实物展品和影像、油画、场景复原等手段,辅以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代表团成员在周公馆艰苦奋斗,推动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故事。

“红色文化孕育于海派文化,又引领了海派文化发展方向。”林晶晖介绍,这里还将举办“周公馆会客厅”、新青年读书荟、“百物进百校第二季”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打造公共空间,以文化人、以艺通心,让红色文化与海派文化交相辉映。

作者:王宛艺

文:本报记者 王宛艺 图:王宛艺 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洋... 在政治领域,曾国藩极为出色,并且一手创建了湘军,覆灭了太平天国政权,为巩固清朝统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原创 她... 在我国的大清王朝历史上,有一位名叫固伦纯禧公主的女性,明明生于王爷侧室之室,却一生荣获长公主之宠,并...
原创 愉...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只闻新人笑,不听旧人哭。这些诗句描写的都是风...
原创 曾... 曾国藩:想要成大事,熟记这3句话,对你会有帮助! 说起曾国藩,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历史上的名臣,而...
原创 这... 元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除了蒙古族本身与中原地带的一切都格格不入之外,这其中作妖的人也不在少数。元末的...
小店区6小时狂泻100毫米!太... 太原市气象台2025年07月03日07时14分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预警区域:小店区。 过去6...
原创 西... 公元1048年,西夏太子宁令哥提刀冲进皇宫,见自己的妻子正与父皇李元昊亲热,怒而砍去,李元昊鼻子被削...
原创 吕...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两句话,出自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 毛主席曾评价叶剑英,...
原创 李... 明朝对开国功臣的封赏做的还是比较好的。据传,朱元璋对他的功臣都有封赏,不论是名号爵位,还是物质上的赏...
原创 建... 《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南京沦陷,建文帝不得不落荒而逃,于是他凭着朱元璋曾留给他的剃刀和僧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