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自晚清以来一直困扰中央政府的财政问题,持续影响着这个新政府。
继承下来的清政府国库本就空虚,还一屁股债务,需要清偿,同时国内战争不断,军费开支居高不下,因此财政状况始终捉襟见肘。
这既体现在政府层面,不断举新债还旧债,恨不得把整个中国,都抵押给洋大人,同时北洋的军政官员,欠薪也成了积弊。不但我们熟悉的,相当于现在副司级处长,时任教育部佥事鲁迅先生如此,作为北洋最高军事顾问机关的将军府,也是如此。
1923年9月,开府洛阳的直鲁豫巡阅副使吴佩孚,多次托关系、找熟人,想请将军府总务厅长李炳之来河南,给河南督理张福来当参谋长,可李就是不来。今人可能无法理解,中央单位的办公厅主任,调到河南当实际上的二把手,怎么都是好事,怎么说啥也不去呢?
李炳之算了笔账:“我在将军府的待遇相当优厚,每月有600元的现饷,160元的办公费,有20名兵弁的经费由我开支,还有一部汽车,每月由机关供应我200元的汽油,我又何必舍此就彼呢?”当时将军府的各位将军,别看一个个相当于现在的上将,可日子活得紧紧巴巴,还真不如这位厅长潇洒。
李炳之当上这个厅长时,正逢北洋政府经济拮据,各机关欠薪欠饷已成了惯例。甚至将军府的将军们,除了少数腰缠万贯的下野军阀,不在乎这区区1000元的月薪之外,不少将军甚至要全靠当卖什物度日,从当铺里面寅吃卯粮。
北洋刚好借到了一笔外债,拨给将军府20万元,李炳之相当厚道,不能自己吃肉,不让老哥们喝汤啊?就把欠薪一律按三成发给大家,别看只有三成,加上前面发下去的,好歹也有个七七八八,拉的亏空就能弥补一些了,于是颇得将军们欢迎,都说这个事务厅长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