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李渊的“不死”入手来看,李世民是否干预了玄武门之变的撰写
创始人
2025-07-03 01:01:59
0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同时也让他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道德包袱。

对史官攥史的强行干预

真实的玄武门之变到底是怎样的?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晓。但是从李世民执意要干预唐史的编纂来看,我们有理由怀疑,他极有可能对这段历史作了粉饰。

玄武门之变过了十几年后,李世民终于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向当时负责编纂起居注的褚遂良发出了试探。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褚遂良时任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有一天,太宗突然问:

“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

遂良答:“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君臣两人来回套话了一番,总之,不管太宗打着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褚遂良就是不给太宗看。

李世民碰了钉子之后,仍不死心,又问说,我有什么不善的地方,你也都记吗?褚遂良又答,我就是吃这碗饭的,我不记,天下人也会记啊。

一年后,太宗再次向大臣提出要观当代史。这回他没找褚遂良,直接找了房玄龄,时任宰相、尚书左仆射。

于是房玄龄专门为太宗准备了编年体版本的,只写高祖、太宗实录。太宗看得正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内容。看完之后,他很不满意,发表了一段著名的指导性意见:

“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这段话也被普遍视为李世民篡改史书的确凿证据。从表面看,这段话体现的是他胸襟坦荡的一面,实际上一分析,李世民在给“玄武门之变”的记述定了一个政治基调,要史官们书写的方向朝着“正义”去记载。

那么如何达到李世民所说的“安社稷、利万民”等语,把他的杀兄夺嫡之罪合理化?不能说太宗的坏话,那只能说李建成、李元吉的坏话了。因此,这两人就被“美化”成了昏庸之辈、卑劣小人,甚至衣冠禽兽都不如。

如《高祖实录》载:“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常与博徒游······”

既然建成都如此了,那么明智的李渊为什么还不愿意废除他呢?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

而且,李世民对玄武门的许多关键性细节,也很有可能动了手脚。最有可能的部分便是,玄武门事变当天,在皇宫门口杀声震天时,李渊还在宫里“泛舟海池”?这怎么可能呢?

六月初四,李渊到底怎么了?

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宫门外杀成一片,宫内的李渊则沉浸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这太富有戏剧性了。

好歹李渊也是见证过隋朝杨广的夺位之战的,又一手建立的大唐,怎么可能对如此敏感的事情,一无所知?还“泛舟海池”,这实在是疑点重重。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或许可以从一些出土的文物中寻找一些答案。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意外发现,震惊中外,但由于不有保护措施,导致一批又一批不可估量的古代文献被掠夺到国外。

其中在斯坦因盗走的一批文献中,有一部编号为S.2630的敦煌写本《唐太宗入冥记》,内容就涉及到了唐太宗和玄武门之变。

虽然这是一本民间话本,不能算是正规史料,但其中的某些信息,非常值得关注。大致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唐太过入冥之后,在阴间遇到了一个叫崔子玉的判官,此人在阳间的身份是个县尉,他是一个阴阳师,阳务不忙的时候,就到阴间当判官。正好这天碰上了李世民,他就想用自己在阴司的职权和太宗做一回交易,以换取他在阳世的高官厚。

于是就问太宗:“你为何在武德九年,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一语道破天机,他最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想要的职权。

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对于这个文献,王国维先生也做了研究,发现作品很可能成书于武周初期,而且这个故事在蒲州一带流传很广。由此可见,话本中所提到“囚慈父于后宫”,这种说法在当时广泛流传于民间。

“杀兄弟于前殿”在正史中没有回避,而“囚慈父于后宫”则被所有史官遮蔽掉了。对于玄武门之变当天,李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不妨做个假设:

他正在宫中泛舟,前殿突然发生了火拼事件,皇宫里随便一个人听到风声,都会在第一时间跑去告诉皇帝。如果李渊知道了,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等待时机备战。

但史书载的画面则是,尉迟恭在前方战斗接近尾声时,才去皇宫找高祖,这是不合常理。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李世民最先控制的不是玄武门,而是高祖李渊,也就是“囚慈父于后宫”。

也就是说,当时的战场有两处:一处在玄武门前,一处在太极宫中。

在《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载有这样的情节: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两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

内殿就是皇帝起居的地方,既然箭都射到了皇帝面前,那李渊再怎么也不能泛舟了,正史从侧面印证了“囚慈父于后宫”的情节。

正史还有一个事件值得推敲,李世民在政变前,去见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李靖和李世勣。为什么要去见这两个人呢?且看这两个人的背景。

李靖时为灵州大都督,他当时是南方的一号人物,特别是在长江唐军的军事系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李世勣,身为瓦岗寨的创业元老,对山东、河南一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论综合素质,李世勣不在李世民之下。

李世民要进行的玄武门之变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李渊、李靖和李世勣,这三位是唐初真正的重量级人物。

与两位会面之后,李世民得到了他们对皇家事的态度,二人均表示不热衷于皇家政治。

他们二人的态度实际代表了当时的地方势力,也就是说,一旦李世民发动政变,他们的态度是一致的,随你们皇室自己闹吧,谁爱当谁当,反正我不当就是了,从而也保证了,李世民在夺位后的顺利过渡。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李渊了,李世民该怎么对付这位精明的父亲呢?极有可能的做法就是“囚慈父于后宫”。

因此,李世民的玄武门计划极有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步,控制后宫,控制李渊

第二步,控制玄武门,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第三步,找李渊摊牌,事情已经这样了,你要活命就得听我的

第四步,如果不听我的,弑兄弟的事情都做了,到了这份上也不能前功尽弃,再将李渊杀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因此说,李世民不是没有杀李渊的计划,很可能有,只是李渊已经乖乖听话了,何必还多此一举,背个千古骂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洋... 在政治领域,曾国藩极为出色,并且一手创建了湘军,覆灭了太平天国政权,为巩固清朝统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原创 她... 在我国的大清王朝历史上,有一位名叫固伦纯禧公主的女性,明明生于王爷侧室之室,却一生荣获长公主之宠,并...
原创 愉...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只闻新人笑,不听旧人哭。这些诗句描写的都是风...
原创 曾... 曾国藩:想要成大事,熟记这3句话,对你会有帮助! 说起曾国藩,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历史上的名臣,而...
原创 这... 元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除了蒙古族本身与中原地带的一切都格格不入之外,这其中作妖的人也不在少数。元末的...
小店区6小时狂泻100毫米!太... 太原市气象台2025年07月03日07时14分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预警区域:小店区。 过去6...
原创 西... 公元1048年,西夏太子宁令哥提刀冲进皇宫,见自己的妻子正与父皇李元昊亲热,怒而砍去,李元昊鼻子被削...
原创 吕...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两句话,出自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自题联语。 毛主席曾评价叶剑英,...
原创 李... 明朝对开国功臣的封赏做的还是比较好的。据传,朱元璋对他的功臣都有封赏,不论是名号爵位,还是物质上的赏...
原创 建... 《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南京沦陷,建文帝不得不落荒而逃,于是他凭着朱元璋曾留给他的剃刀和僧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