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赵氏孤儿到战国七雄,赵氏家族是如何从谷底成长起来的?
创始人
2025-07-03 00:32:12
0

赵氏在晋国朝堂的显赫始于赵衰。赵衰跟随晋文公流亡,回国后成为晋文公内政方面的肱骨,虽然谦让了六卿之位,但赵衰在晋文公时期就担任了晋国的执政大夫。

恐怕赵衰不会想到,赵氏是晋国诸卿之中第一个遭到清洗的家族,又成为唯一被清洗后又重回晋国政坛的家族。

一、下宫之难

本来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不仅是奖赏功臣,也有军政分离的意思,六卿掌军,赵衰执政,国君并不至于被架空。

六卿的变质始于晋襄公后期。赵衰之子赵盾以执政大夫的身份兼掌三军,一跃成为晋国军政两方面的一把手。

而赵盾先后扶立晋灵公、晋成公两位幼君,又成功的以赵氏子弟为公族大夫,终于使得正卿成为晋国常设制度。

然而这对赵氏来说并不是好事,权势的顶端往往意味着万丈深渊。果不其然,赵盾死后,赵氏家族因势力过于庞大,而受到国君晋景公和正卿栾书的忌惮。

凭借赵朔之妻赵庄姬对赵括、赵同的诬告,晋景公在栾氏和郤氏的帮助下,将赵氏灭族,这便是所谓的下宫之难。

这是晋国六卿的第一次血洗,没有能力强大的家主,却有着睥睨国君的家族权势,这是赵氏覆亡的根本原因。

同时,这也标志着晋国卿族内斗开始白热化。而不幸中的万幸是,赵庄姬本人由于是国君晋景公的妹妹而没有受到牵连,幸存的还有赵庄姬肚子里的孩子赵武。

受赵氏巨大恩惠的韩厥,委婉的向晋景公表示,赵氏于国家有功,如果处置的太过决绝,会影响臣下的忠诚。政治讲究平衡,于是杀红了眼的晋景公终于没有赶尽杀绝,但赵氏在朝堂之上再无立足之地。

二、重回朝堂

正如赵氏的灾难是因为卿族势力不平衡,赵氏能够重回朝堂,也是因为晋悼公需要保持晋国政坛上的平衡。

赵氏被族灭以后,得利最大的是郤氏。然而很快,郤氏也遭遇了被血洗的命运,这次捎带被杀的还有晋厉公,新即位的晋悼公不敢追究栾书、中行偃的弑君之罪,却暗自提拔大量的新贵成为自己的臂膀。

而已经毫无势力根基的赵武也就成了提拔的对象之一。约公元前573年,即位半年的晋悼公再次调整八卿的次序,心向赵氏的韩厥成为正卿,而赵武成为末卿。

赵武能够活下来,并且重新成为卿士,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同时,赵氏曾经的地位和现在的虚弱,是赵武得以重新被晋悼公提拔的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曾经的家族地位使其他卿族对此无话可说,而现在的地位使得赵武只能仰仗晋悼公,这就是晋悼公为什么要提拔赵武的原因。

同时,一个更重要的条件是,当时晋君还有威权,晋悼公又是一位强势的君主。所以,晋悼公会尽力增加卿族的数量,以便于自己控制朝堂,而不会像后来卿族掌权那样,卿族血洗出局后,再也没有立足之地。

而赵氏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晋国政治形势下,才得以能够重回朝堂。而更幸运的是,在艰难的条件下活下来的赵武,政治上很成熟,而且寿命很长。

经过20多年的蛰伏,公元前548年,前面的4任正卿相继去世,赵武名正言顺的成为晋国正卿。

而长期蛰伏的赵武,在执政后将他的谨慎、忠义和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晋国内部和国际上,赢得了普遍的赞誉。而赵氏家族,得以凭借他的声誉,重新在晋国朝堂上占据了一个稳固的位置。

三、独特的生存哲学

赵武死后,晋平公暗弱,诸卿势力膨胀,晋国的分裂倾向大大加剧了。而各卿族之间因僧多粥少,爆发了数轮兼并战争。

因此,赵氏从赵武之子赵成到赵无恤这四代人约150年,是赵氏得以立国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赵氏奉行的生存哲学是,团结友方,不强出头,尊重晋君。

那么,应该团结谁,打击谁呢?

晋顷公二十一年,晋国卿族联合打击晋国最后的公族祁氏和羊舌氏,共分其地。于是晋悼公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公族至此彻底退出晋国政坛,而缺乏公族支持的晋君也就摆脱不了成为傀儡的命运了。

此时,晋国内部的卿族还有六个:晋文公时期传下来的老牌卿族中行氏、智氏、范氏;晋悼公时期才崛起为卿的魏氏、韩氏;以及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赵氏。

中行氏和智氏都出自荀氏,而且中行氏与范氏相善,三家实力相对强大;而赵氏、魏氏、韩氏,其实相对根基较浅,实力弱小一些。

按说应该团结强大的卿族,吞并弱小的卿族,但赵氏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与韩魏亲近,而远中行氏与范氏。

赵氏这样选择,一是因为韩氏与赵氏旧有的渊源和魏氏的惺惺相惜,二来是因为晋国政坛上爆发的数轮血洗,针对的都是强大的卿族而不是弱小的。

在晋国内部这个多方博弈之中,过于强大的一方往往容易招致诸卿的忌惮而被共伐,也最危险。

而正是赵氏的这个选择最终成就了赵国。

公元前497年,赵氏家主是赵鞅,因为邯郸赵午之事,范氏和中行氏企图一举灭掉赵氏,赵鞅退入晋阳坚守。

却不料,韩氏魏氏借此,以晋定公的名义讨伐两卿,智氏只能置身于外,范氏中行氏不敌,退往朝歌。

数年后,两家卷土重来,赵鞅率军击败,并紧追不舍,终于灭掉范氏和中行氏。赵氏的第一次危机,以赵氏的完胜告终。

晋出公时,韩赵魏和智氏四家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引起晋公不满,欲借齐军讨伐四卿。四卿却赶走了出公,共立懿公,从此,晋国的分裂再无悬念,关键是看被哪些家族瓜分。

公元前475年,智瑶成为晋国正卿。不知是真心还是别有所图,智瑶在看到越国强大后,提议四卿都分出一点土地和人口出来给公室,帮助晋国重回霸主之位。

韩魏不敢反对,乖乖照做了,而赵无恤却坚决反对。于是智氏带领韩魏联军再次攻打赵氏,赵无恤又一次退入晋阳坚守。

这一次坚守长达三年之久,智瑶水漫晋阳,眼看就要城破。这时,赵无恤派张孟说服了韩魏,一起反攻智瑶,并乘胜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和人口。

从此以后,晋国卿族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而三家之中,实力相对均衡,谁也无法灭掉谁。于是,韩赵魏共同瓜分晋国,几乎已成定局。

公元前403年,赵籍与魏斯、韩虔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赵氏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

文/子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店家回应洪剑涛龙井村喝茶遭嫌弃 大皖新闻讯6月28日,演员洪剑涛的社交平台账号发布了一段在杭州西湖龙井村游玩的视频。视频中,洪剑涛到...
原创 一... 一说起李白,大家可以张口就说出几首他的诗。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词...
原创 雍... 雍正王朝:张廷玉的难言之隐,他为何不敢去揭发新朝铸币的弊端? 各位朋友,新年好啊!过年期间回老家,事...
原创 黄... 黄埔六期名将不多,他算是地位最高的一个,能力非常强,结局也好 黄埔军校前六期培养了很多的名将,从第七...
西夏被蒙古灭亡时有多惨烈?兴庆... 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崛起于漠北。乞颜部枭雄铁木真在用武力统一蒙古高原诸部的同时,开始向外扩张。 铁木...
原创 光... 光绪皇帝是大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也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倒数第二位皇帝,从表面上来看他跟慈禧太后的关系还...
原创 为... 郑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洪武年间,郑和率领中国船队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道路。...
原创 执... 建国初期,虽然外患已经基本去除,但总体上还是需要摸着石头过路的阶段。在这段时间,每一个掌权的领导人和...
原创 8... 说到耿飚的名字,想必是家喻户晓的,作为一位共和国元勋,曾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值得所有人尊敬。 耿飚...
原创 哈... 一、 世界各国,总体来说分为内陆型国家和海洋型国家两种。 海洋型国家基本被海洋包围,要获得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