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孕育了灿烂的唐诗文化。这些唐诗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献库中的瑰宝。鲁迅曾说过:“……我想一切好诗,都是唐朝完成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唐以后就没有好诗了,而是说后来的人想学写诗,必须先读唐诗。
唐代出现了“四明狂客”贺知章、“七圣”王昌龄、“诗圣”杜甫、李贺等著名诗人。“诗鬼”、“初唐四杰”。但说到大众最熟悉的唐代诗人,那一定是李白了。李白现存诗作1000余首,其中《蜀道难》、《酒将入》、《侠客行》等都是经典。
按理说,李白诗歌的艺术价值应该是相似的。但李白曾写过一首特别的四言诗。这首诗超越了李白的任何其他作品,被称为“李白最有价值的诗”。为什么?因为这首四言诗是唯一一首以李白真迹书法形式保存下来的四言诗,至于这首诗的内容,现代人却很少听说过。
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只有十六个字:“山高水长,物物万千,无老笔不可穷。”李白与道士司马承祯共同写下这首诗。公元724年,23岁的李白意气风发地离开家乡,“携剑出游”。他到了江陵,遇见了司马承祯。
虽然当时李白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但司马承祯对他十分欣赏,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文学友谊。后来,两人与孟浩然、贺知章、陈子昂等人并列“仙宗十友”。二十年后,李白与杜甫到河南王屋山阳台寻找司马承祯,却得知司马承祯已不在人世。
李白感慨物变、人变。他写了一首四言诗,加上日期、地点、人物,编成著名的书画名作《上阳台岗》。 “系上阳台”是草书。作为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商阳帖》的流通过程中,被烙上了无数的篇章。
宋徽宗酷爱书画。拿到《阳台上的领带》后,他立即用自己擅长的薄金体写下了“唐代李太白上阳台”,写下碑文,盖章;后来,这幅名帖便有了“在有“巨能盖”之称的明代收藏家向元汴和有“冲压狂人”之称的乾隆皇帝手中,流通的大大小小的印章数不胜数。 《商鞅帖》。
这首诗,是宋徽宗和乾隆皇帝争夺的诗,朗朗上口,充满了浩瀚和宏伟。不过,这首诗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于李白的书法。李白的草书深受与怀素齐名的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影响。其风格优雅、浓烈、自由,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