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才出的一个教授】他曾就读于复旦、柏林、苏黎世、哈佛,通晓八国语言,先为清华大师,后教于牛津,学贯中西。家学深厚,全唐诗10万首都可倒背如流。晚年目盲后,全靠口述,出口成章,学生整理其听课笔记便成国学巨著。号称500年才出的一个教授,蒋介石称之为“国宝”,他就是陈寅恪!
【令日本倍感压力的中国“驻美大使”】1939年,胡适正在欧洲游说,他连续接到蒋介石电话,催请他出任驻美大使。经过一个多星期考虑,他复电蒋介石:“现在国家正战时,战时政府对我的征调,我不敢推辞。”消息一传出,日本方面便感到压力很大。代表日本舆论的东京《日本评论》曾建议:“日本需要派三个人一同使美,方可抵抗住胡适。
【清华大学校长女儿竟然报考清华落榜】1946年,有三个女孩报考清华大学落榜。她们叫梁再冰,冯钟璞,梅祖芬。梁再冰的父亲是梁思成,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冯钟璞的父亲是冯友兰,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梅祖芬的父亲是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
【袁世凯竟然如此重视教育】袁世凯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袁世凯宁可压缩军队,也要推广全部免费的国民学校,即四年制初级小学。他反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凡一国之盛衰强弱,视民德民智民力之进退为衡。而欲此三者程度日增,则必注重于国民教育。”
【最重视教育的军阀】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占全县总数的40%。他曾跑到辖区各个学校,给老师们打躬作揖,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教育下一代,全靠诸位老师辛苦了。”为办东北大学,这位视兵为命的军阀说:“宁可少养五万兵!”有人评价他“知用民财设立大学,培养人才,是国内其他军阀所不及”。
【使汉字保留下来的最大功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赵元任先生在废留方块汉字之争中主张保留汉字。他赞同汉字以罗马字拼音形式助读识字,但他不赞成钱玄同提倡的废止汉字,用罗马字母代替汉字的主张。为批驳钱玄同等人的主张,撰就《施氏食狮史》一文,全文仅93字。此一绝妙幽默之作,若只注拼音,只能使读者面面相觑而不知所云。
【“山西王”阎锡山的嗜好竟然不是美女金钱】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锡山处在众多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当时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锡山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技术、防御部队……
【在日本比在中国名气还大的陆军上将】他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钱学深是他女婿,徐志摩是他挚友,资格比蒋介石老。他曾智斗墨索里尼,才华横溢却又坚毅不挠。在日本,他的名气比在中国还大,他曾“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他就是《国防论》的作者,持久战的提出者蒋百里。
【民国第一外交家】他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他出席巴黎和会时,因勇敢捍卫中国权益而闻名于世。1945年旧金山会议,他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就是他的名字。他就是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的顾维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