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爱将叶志超,一直打起仗来不要命,为何在甲午海战成逃军
创始人
2024-11-01 04:34:58
0

原标题:李鸿章的爱将叶志超,一直打起仗来不要命,为何在甲午海战成逃军

李鸿章,众所周知,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名字深深刻在了中国历史的篇章中。然而,在李鸿章的阴影下,有一位鲜为人知的英勇将领,他就是叶志超。这位杰出的军事人物,在李鸿章的赏识下屡建奇功,然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他的逃跑却让他声名狼藉。

叶志超出生在家境贫寒的环境中,父母早逝,他只能依靠舅父生活。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并未因此而低头,反而成长为一个健壮有力的小伙子,擅长农活。年少时,他成为乡团的一名伙夫,靠着魁梧的身材和天生的力量,成功争取到参战的机会。

在一次战斗中,叶志超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初战中,他的腰部被击中,让人以为他已经丧命,然而,他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冲向太平军。这场战斗让乡团教头对他刮目相看,预示着他的军旅生涯即将开启。

得到教头的赏识,叶志超在战场上奋勇当先,成为乡团的佼佼者。随后,他转投张树声的淮军,战功卓越,几乎每场战斗都获得全胜。叶志超的崛起也因此开始,官阶不断攀升,最终成为直隶提督兼任北洋防军的翼长,还被赐予额浑巴图鲁的封号。

然而,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叶志超的命运发生了逆转。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援助。李鸿章被日本假意保证不会参与战事,于是只出兵了2000人。然而,日本早已埋伏好,欲借此机会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命令叶志超带兵前往朝鲜,他拒绝了这一命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叶志超的拒绝源于对日本的不信任。清政府对日本的谨慎已经付诸实践,然而,李鸿章对日本的误判却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叶志超不愿无谓地送兵上前线,认为两千士兵根本无法对抗日军。尽管他对战场的指挥经验丰富,但他对日本的恶劣行径心知肚明。

在战争开始后,叶志超领导下的清军遭遇到了突袭,他的指挥和判断失误,使得战局陷入了被动。在与日军的接触中,他一意孤行,放弃了平壤和安州,选择了逃亡。这场“狂奔五百里”的溃败,让叶志超的名声跌至谷底。

叶志超逃回国内,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然而,他的逃跑并非单纯的贪生怕死。叶志超曾是勇猛善战的将领,但在官场中,他沾染了许多恶习,谎报军情、贪污受贿,完全丧失了昔日的英勇。他对战争的恐惧不仅源于对日本的不信任,还与他已经腐化的个人品德有关。

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采用新式军事战略,清军的陈旧作战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叶志超对于战争的失败,还与清政府对他的错误认知有关。清政府因他过去的功绩而高估了他的能力,将他派往战场,最终导致了惨败。

叶志超最终被斩首,成为甲午战争中的逃兵。这位曾经的大将,在战争的历程中迎来了巨大的考验,最终败于自己的贪欲和时代的变革。他的故事,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哀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帝王之术,唐太宗的用人智慧! 在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开明的治国方略,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使唐朝成为当时...
“卢沟桥事变”亲历者、“时代楷... 7月2日,“卢沟桥事变”亲历者、抗战史义务讲解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和“北...
非洲国宝级木头做出来的茶桌,你... 这里所说的非洲的“国宝”就是巴花木,是只有自然枯竭的原木才能进行买卖和二次加工,巴花还被列为国际二类...
侵华日军731部队老兵将赴哈尔... 据CCTV国际时讯微博消息,今天(7月5日),93岁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老兵...
走进夏日良渚 夏日来临,众多游客来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观宫殿、城墙、史前稻作农业等先民遗迹,感受...
原创 魅... 李夫人画像。资料图 李夫人为汉武帝宠妃,中山(今河北)人,体形窈窕,擅长音乐,能歌善舞,屈伸俯仰,...
原创 为... 首先笔者表态,对这种说法,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并看到。当时的感觉就是,一股无法抵挡的“混搭感”,让我怀疑...
原创 清... 前言 清朝有一位穷书生,原本命运坎坷,科举落榜后流落街头,前途渺茫。然而,命运却频频向他伸出援手,总...
原创 巾... 前言 王聪儿,一个名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巾帼女英雄。 她是如何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带领十万...
原创 司... 前言 司马懿,这位三国时代的智将,最终掌控了魏国大权,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事实上,有三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