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难怪秦王扫六合,兵马俑中暗藏“先进”武器,现代科技竟造不出来
创始人
2025-06-30 13:32:51
0

纵观上下五千年,在大秦之前一直处于诸侯林立的分裂局面,而当时的秦国其实也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存在,甚至大诸侯国也没怎么将秦国放在眼里;那么问题也来了,为什么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偏偏就是并不算强盛的“秦国”呢?有人会说“因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是仅凭他一人之力,尚不足以完成平灭六国这样的伟业吧?

也有人会说“秦国的强盛当然是商鞅变法的功劳!”这话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是从变法开始到商鞅被诛,前后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使一个平凡的秦国一跃拥有消灭六大诸侯的实力?其实“秦王何以扫六合”这个问题,最关心的还不是历史学家,而是考古专家,因为只有他们才最关心实物证据;带着这样的问题,考古专家们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秦始皇陵数座陪葬坑得以重见天日,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兵马俑”。

“兵马俑”的重见天日的确是我国的考古大发现,但仍旧不能解释“秦王何以扫六合”这个问题;又经过了多年的考古研究,秦始皇凭什么统一中原的谜团也被逐渐揭开,因为他们发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兵器;之所以说“不可思议”,主要是因为这些兵器的制作工艺太过先进,以至于放到科技发达的现代仍旧造不出来。

1、秦弩

千万不要小看“弓弩”这件冷兵器,要知道在数千年前的古战场上,“弓弩”可是相当于今天的远距离火器,自古就有“大将军不怕千军,就怕寸铁”之说,这里的“寸铁”指的就是弓弩;但是还要强调一下,弓和弩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远距离兵器,之所以这里着重说“秦弩”,主要是因为“弩”的射程和威力要比“弓”还要大。看过电影《英雄》的人大概都知道,秦国攻城必先放箭,这点还是有根据的;因为“兵马俑”出土的秦弩威力巨大,射程极远,据专家研究考证,它的有效射程可达300米,就300米射程这一点就足以凌驾于其他六国。

试想,在全凭人斗的古战场上,300米外的杀伤是什么概念?就相当于今天的狙击步枪啊;如果在300米外万箭齐发又是什么概念?那就相当于现在战争中先用轰炸机消灭地面雷达一样,如果经过“秦弩”的几轮齐射,想必敌国有生力量也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即便不能造成敌人大规模伤亡,其震慑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关键是“秦弩”的制作工艺相当先进,以至于以今天的科技竟然很难复制,即使复制也很难达到300米这么远的射程,即使达到射程也很难保证经久难用,这就是“秦弩”的不可思议之处。

2、秦国箭头

既然已经说了“秦弩”,有必要在着重说一下秦国的箭头吗?答案是肯定的,太有必要了,秦国的箭头可仅仅是一块锥形铁而已,他其中包含的科技也是相当丰富的。在“兵马俑”中出现的箭头基本都是标准化的,也就是全部为形状一致的三棱形;“三棱箭头”不奇怪,因为这样的形状更容易穿透古代参战人员身上的防护铠甲。虽然三棱箭头其他六国都有装备,但是秦国的箭头要更胜一筹;首先秦国的箭头制作并不是粗制滥造的“消耗品”,而是三棱分明,基本误差都不超过0.01厘米的“标准件”。

要知道0.01误差的“标准件”即使在今天用手工打造也是极为困难的,更何况当时是没有任何工业机器的战国时代;关键是这样的箭头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数十万、数百万的计量单位,不得不说打造这些箭头就足以称得上是一场浩大工程,以至于以今天的科技都很难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量,这就是“秦国箭头”的不可思议之处。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类似“箭头”这样的其他种类标准件也陆续出土;加之各种历史文献的记载,当时的秦军武器装备要求极其严苛,也正是这样的众多“标准件”才使得秦军在战场上可以毫不费力的更换损耗武器,同时保证了军队“用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先决条件。

3、青铜剑

“兵马俑”中能出土箭头这样的小东西,青铜剑这样的刚需型武器自然不会少见;况且春秋七国都有装备,并不算稀奇,有必要说它也“不可思议”吗?必须有!想必有人看电影或者读史书,上面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描述“战场混战,XX勇猛无敌,杀到手中剑崩缺不可用”等;这就说明了重要的一点,“青铜剑”并不好用,兵器撞击很容易发生断裂或者刃口崩缺等现象。试想,古代近身搏杀中,手中兵器与自己的性命直接联系在一起,如果对方的武器完好,而自己的武器却不能杀伤对方是种什么体验?恐怕结果正如马云所说“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而秦国的“青铜剑”却并非其他六国所能比,甚至历经数千年后,刚出土时它仍旧无比锋利;就凭这一点足以证明数千年前秦军手中的青铜剑将对敌人造成多大的生命威胁。据现代技术检测,“青铜剑”主要是由铜和锡加在一起锻造而成;咋一看貌似没什么复杂的呀?其实不然,里面暗藏着很高的科技含量;铜的质地较软,铸剑就必须添加锡来加固,难就难在铜和锡两者之间的比例上。如果铜的比例高了,剑势必太软,容易变形;如果锡的比例高了,剑又变得太硬容易折断。

或许猛一看感受不到什么,试想手握一把不合格的“青铜剑”上战场,遇到敌人还没打两下剑先弯了或断了,那将意味着什么?就此现代专家试图想复制青铜剑,可经过多次试验均以失败而告终;直白点说,秦国的冷兵器以“现代化科技”根本造不出来!不仅如此,这还没过秦国“青铜剑”的锋利,这样打磨技术更是“现代工艺”所望尘莫及的。

有人会说“青铜剑之所以数千年保持锋利,主要是因为包面涂了一层‘铬’!”话虽然说的轻松,但是这种工艺在“现代科技”科技面前依然是谜一样的存在,现代科技仍旧做不出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藏在深山”到“全网热销”:... 清晨山里,马头岩茶农陈师傅正将刚采下的肉桂鲜叶装进标有编号的竹篓——这篓茶叶将全程由他手工制作,从萎...
原创 清...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铁帽子王作为皇亲国戚中的佼佼者,往往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与丰厚的财富。他们不仅...
陕西澳华瓷业取得新能源汽车用陶...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陕西澳华瓷业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新能...
原创 身... 在封建王朝时期,我国虽然奉行过闭关锁国政策,但也曾经有过非常繁荣的海外贸易。例如宋朝和元朝,那个是引...
原创 宋... 引言: 自唐朝灭亡后,中国便陷入了五代十国以及辽宋对峙的分裂时期,也是在这样的乱世中涌现了不少英雄豪...
捐赠二战相册的美国小伙已抵达中... 埃文· 凯尔已经抵达中国! 埃文·凯尔就是两年前 将一本记载日军侵华证据的 二战相册捐赠给中国的 那...
原创 孙... 孙科在民国可谓大名鼎鼎,他是孙中山的儿子,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名气不用多说。他很早就跟着父亲孙中山开始...
非洲丛林的秘密:加玛的逆袭 在遥远的非洲丛林,狂野与神秘交织的丛林中,生活着一家花豹。花豹妈妈,她的名字叫做贝迪,是这片古老土地...
原创 他... 标题:继母与子婚配的历史争议 在历史的长河中,伦理关系常常是文化和道德评估的焦点。特别是关于婚姻的...
原创 钟... 钟会的叛乱,是公元263年司马昭派三路大军灭蜀之后,钟会自认为能力足以战胜司马昭,进可以争夺天下,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