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图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刘备给诸葛亮的托孤之言。
刘备托孤之言流传了上千年,已经成为历代君臣关系中的佳话,被后世广为传颂。
正因如此,故事发生地预定明年4至6月组织召开“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
此消息一经发布,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区一片嘲讽之声。评语之诙谐之尖刻,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有个评论言:“牛群相声《巧立名目》里纪念巴甫洛夫诞辰138周年吃顿烤鸭子,居然40年后还能找到同款。”有的评论说,如果刘备托孤值得纪念,“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就更值得纪念了。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但很少数也很微弱。
作为中间派,个人认为在事件发生1800年之际,学术界召开一个单纯的“刘备托孤”研讨会,从“刘备托孤”的角度,对“三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也未尚不可。但会议名称用上“纪念”二字,是否有点儿小题大作,也确实值得商榷。
一般情况下,纪念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应该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双重意义。而“刘备托孤”用上纪念二字就显得有点儿滑稽搞笑。
无容置疑,历史上的“刘备托孤”就稳定蜀汉王朝当然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君可自取”的正面效应也很明显。“一方面通过极大的信任有效激励了诸葛亮,让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一方面通过君臣信任凝聚了蜀汉的人心,尤其是让文官武将和诸葛亮紧紧站在了一起。”
然而,对于“刘备托孤”具有的现实意义,我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欢迎有智慧的网友给予提示。
刘备托孤图片
注:图片借用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