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明媒正娶是我国传统的婚嫁习俗,通常相爱的男女会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作为爱情的见证。在古代人们常以“八抬大轿”来形容男子对女子的重视,女子也会回赠相应数量的嫁妆,以此作为双方家长对新婚夫妇的支持与期待。
而在民国时期,有一位新娘的嫁妆已经不仅仅是“八抬大轿”那么简单了,她的嫁妆从家门口一直延伸,将近十条街,围观者们都羡慕不已。
据说,这是新娘娘家耗费十年时间筹备的嫁妆,也由此可见新娘家底的丰厚与家中长辈对新娘的重视程度。这位新娘就是张武龄的妻子陆英。
门当户对
年仅十七的张武龄正是婚礼的主人公,面对新娘带来的丰厚嫁妆,张武龄家也没有丝毫畏惧之色。毕竟张家自张武龄爷爷张树生一脉开始发展,张树生凭借优异的军事能力被任命为漕运总督,此后仕途更是节节高升,张家也因此走向辉煌之路。
数十年来,张家不断积累财富,万亩良田已经不能用来形容张家的土地面积了,而张家近年来,更是与当地数位豪门世家联姻,使得张家的财富地位愈加稳固。
张武龄并不是家中独子,但是他是张家的长房长孙,拥有尊贵的地位,张武龄更是张树生的继承人,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张家财富实力雄厚,家族之中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张家一共分为九房,张武龄正是承袭张树生一脉,因张树生的长子没有子嗣,于是经长辈讨论,决定将五房的孩子过继一个到张树生长子的名下,这个人正是张武龄。
在张武龄八岁时,他的嗣父不幸去世了,为了巩固地位和更好地打理家产,张武龄的嗣母就开始为儿子搜罗各家优秀千金。
家大业大的张家挑选儿媳的要求自然是十分高的,最终经过长辈多年的规划和筛选,将目光锁定在大张武龄四岁的扬州陆家千金陆英身上。
天赐良缘
喜庆的婚礼,丰厚的嫁妆彩礼等等一切都象征着这是一场豪门之间的联姻。但是这场婚礼是张武龄和陆英的第一次见面。
他们与当时的包办婚姻不同,张武龄虽生于贵胄之家,却没有半点染上不良习惯,反而经常沉浸于书中,并且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受尽宠爱的陆英也丝毫没有嚣张跋扈之感,陆英美丽善良,遵守礼法制度,是一位端庄的千金小姐。
结婚后的陆英并没有像张武龄所想的那般无聊呆板,却正好与张武龄的优柔迟钝形成互补。在张武龄闲情雅致之际,陆英并没有强迫张武龄学习打理家族之事,并且十分支持丈夫。
对于张武龄而言,陆英不光是妻子,更像是知己或者姐姐,张武龄在这段“包办婚姻”中并没有像其他人那般感到约束与不自在,反而更加自由随性。
婆媳问题自古以来都是最难解决的麻烦之一,但是陆英和她婆婆就完全没有发生过婆媳大战之类的问题。陆英十分孝顺婆婆,加上婆婆也是大家闺秀,因此两人十分投机。
不过陆英也没有经常陪伴在婆婆身边,陆英十分爱听戏曲,她经常趁着家人不注意的时候溜出去看戏,被问起来就说在楼下洗脚。久而久之在张家也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陆英的婆婆也不会阻止陆英去干自己喜欢的事,还时不时调侃陆英又去“洗脚”。
陆英也十分注重女性的教育问题,她专门开办了一所女性学堂,这所学堂并不盈利,主要是为了那些读不起书的女性开办的,很多女性也正是在陆英的影响下,博得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贤妻良母
对于陆英来说,最头疼的不是与婆婆之间的关系,而是张家各房的“暗流”。好在陆英也出身名门,对于这些家族矛盾应对自如,不到半年时间,陆英的贤惠善良逐渐在街坊中传开,陆英也因此成为了媳妇中的模范。
后来正处花期的陆英,迎来了与张武龄的第一个爱的结晶。但是在这重男轻女时代中,生女儿似乎成为了一件不可告人的秘密。陆英在连续生下四个女儿后,遭到了整个张家和街坊四邻的议论纷纷。
为了挽救自己和张家的颜面,陆英在身体还未恢复时再次怀孕,不过好在终于迎来了一位男婴。天不遂人愿,男婴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面对没有男丁的困难处境,陆英果断选择继续怀孕。
此后的陆英仿佛陷入了生子的魔咒般,她也不听戏曲了,整日就研究如何生下男孩好继承家业。在十六年的时光中,陆英先后生下十四个孩子。
但是生产对于女子而言是一件极耗元气的事情,更别说陆英连续产下十四个子女了,陆英的身体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她的生命也最终停留在了三十六岁。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陆英因患上败血症去世。
小结:
自古以来,女子在人们眼中仿佛成为了生子机器那般,直到现在依旧有人认为生男生女是由女性决定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影响婴儿性别的因素是男性的染色体,女性的地位也日益强大,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陆英虽然生在一个富贵人家,但她并不幸运,至少在子女方面,她倾尽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能从她的身上看到那份勇敢执着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