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自媒体在写到曾国藩时,都认为他三十岁以前碌碌无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没有修养、傲慢无礼的庸人。呵呵,如果曾国藩真能听到这些评价,可能也会偷偷发笑:三十年时光白白浪费?注定你们成功不了!
三十岁以前的曾国藩,虽然也多次落榜,直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然后在翰林院实习期满后,三十岁才进入翰林院当了一名从七品检讨,正式步入官场生涯。那么,他三十岁以前在干什么呢?
毫无疑问,在苦读圣贤书的同时,正在秘密干一件大事。曾国藩之所以能进入官场就平步青云,如同神助,与这件秘密大事有重大关系。
01
三十岁以前的曾国藩,可不是一个毫无理想的青年,他一边读书,一边开始研究官场文化,尤其是当朝一些政要的背景资料和文化背景,他都研究的十分透彻。
其实,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求学时,无论是作的文章,还是写的字体都已经小有名气了。如果他一心想做学问,可以肯定,其成就也应该很大。仅其写的家书就吸引了很多粉丝,如果还有更多著作,也一定会受欢迎。
在儒家思想文化和朱程理学的熏陶下,曾国藩一心想要通过当官来光宗耀祖,因此,在长沙读书时,就暗自下定决心:走仕途,当一个大清朝的官员,正真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可曾国藩一个汉人农民,在满人当道的官场上,既无银两贿赂,又无后台可依靠,要怎样才能当上官呢?
02
善于思考的曾国藩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劣势。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想到了一个最符合当时官场文化的一门科学——古玩字画。
大清王朝自乾隆皇帝以来,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喜欢收藏。曾国藩清醒地意识到,没有银子搞收藏,就当一个鉴定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自己能在古玩字画鉴定方面有专长,到了京城,一定能独辟蹊径,找到一条不花银子,而完全靠技术升迁的道路。
这虽然是曾国藩的最初想法,但他是一个行动力比较强的人,决定在古玩字画方面找到一条出路。
在对比了长沙城里所有的专家后,曾国藩决定拜在翰宝斋齐掌柜门下,秘密学习古玩鉴定这件大事。
对古玩字画有研究的读者应该知道,翰宝斋在清朝期间,不仅是在湖南长沙,就是在整个大清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古玩店,这里收藏了数千件古玩字画真迹。
齐掌柜被曾国藩的诚意意打动,决定不遗余力地教这个徒弟,从古字画的用笔、用纸,直到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装裱等,都一一传授给了曾国藩。
曾国藩十分好学,一段时间后,其水平就超过了齐掌柜,成为古玩字画名副其实的鉴定专家。
到了京城后,曾国藩更是眼界大开,凭借精湛的鉴定技术和一双火眼金睛,成了军机大臣穆彰阿家的常客。
穆彰阿是道光皇帝面前的红人,在朝中说话的分量非常重。由于穆彰阿十分喜欢古字画,各地官员送的礼品也都与古字画有关。但真假难辨,鉴定成了他很头疼的问题。
此时,曾国藩在读书时学到的知识派上了大用场,穆彰阿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已离不开他了。
就这样,曾国藩在穆彰阿的推荐下,引起了道光皇帝的注意。在翰林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曾国藩直接升到了翰林院侍讲的位置上,成为一名四品官员,开启了一帆风顺的仕途生涯。
因此,很多人认为曾国藩三十岁以前是庸才的说法极不正确,如果没有早作准备,曾国藩也不可能会升迁如此神速。(图片为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