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得俊 苟得住 历经9朝 6位皇帝对他恩宠有加 明朝16帝 他可能见过一半
创始人
2025-06-29 10:02:02
0

“陛下,驸马都尉赵辉,薨了!”

消息传来,正在紧张处理苗乱之事的明宪宗朱见深,也犯起了难。赵辉虽然只是个驸马,却不是他的女婿,而是朱元璋的女婿,按民间辈分讲,这就是他的“姑高祖父”。经过深思,最终宣布罢朝一日,以示尊敬。

成化十四年(1476)三月,卒,辍视朝一日。《国朝献徵录》

成化十四年,三月,90岁高龄的赵辉,在历经9朝,见证了大明朝一半帝王的政治生涯后,安静地闭上了眼睛。

这位大明皇室辈分最高的老人,以微末之身,成为皇亲国戚,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9朝,他亲自侍奉过的皇帝就有5位,他的一生看似顺风顺水,实则暗藏风云。

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就从那场盛大的婚礼开始讲起。

01 出身微末,因长得帅被选为驸马都尉

据《明史·公主传》记载:

(赵)辉父和以千户从征安南阵没,辉袭父官……永乐十一年,辉以千户守金川门,年二十余,状貌伟丽,遂选以尚主。

可见,赵辉的出身并不高,既没有鼎盛的家族,也没有显赫的父辈。

赵辉的父亲赵和,只是一位千户,在朱棣征讨安南的战争中阵亡。赵辉子承父业,承袭了千户的职位,镇守金川门。

千户一职,乍听似乎是个挺大的官,在各种影视剧中,能做到千户的似乎也都权力不小。

事实上,明朝的千户,真算不上什么大官,也就比县太爷强点。

众所周知,明朝实行的是卫所制度,洪武年间,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每个卫有5个千户,千户只是正五品。即便是在地方上也算不上大员,更别说权贵云集的京城了。

所以说,如果赵辉不是被明成祖朱棣看上,成了驸马,一辈子可能就是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顶着个千户的职衔,守着金川门。

那赵辉是如何从一个守门的小官,成为朱棣眼中的最佳妹夫人选的呢?

《国朝献徵录》记载:

驸马都尉赵辉,直隶江都县人,以荫授府军前前卫千户,直皇城内门。太宗皇帝偶见之,奇其貌。选尚宝庆长公主。

“太宗皇帝偶见之,奇其貌。”可见,朱棣选赵辉当妹夫,主要还是看脸。

当然,也有人猜测说,朱棣选择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当妹夫,是为了平衡朝堂上新旧贵族之前的权力之争。

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仅从史料的记载,赵辉成功地靠“长得帅”,一朝得道,从底层官僚踏入了皇亲国戚的圈子,再也不用去守城门了。

02 夫凭妻贵,备受6位皇帝宠信

(一)宝庆公主:亲爹疼,侄子孝,哥哥宠

被朱棣看上后,赵辉很快就和宝庆公主完婚了。时年,宝庆公主19岁,赵辉26岁,在当时的环境下,两人都算得上大龄青年了。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19岁才出嫁的宝庆公主,并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太受宠。

宝庆公主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已经67岁了,作为朱元璋最小的孩子,更是老来女,自幼便受到了朱元璋的疼爱。

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对这位年仅4岁的小姑姑也是照顾有加。

靖难之役,朱棣成功地把侄子拉下了皇位,自己当上了皇帝,铁血手腕的永乐帝,在对待这位年仅8岁的小妹妹时,给予了最大的宽容与宠爱。

根据《明史·卷一百二十一》记载:

成祖即位,主甫八岁,命仁孝皇后抚之如女。

朱棣让自己的妻子徐皇后亲自抚养宝庆公主,两人名为“姑嫂之义”,实为“母女之情”。

这位在闺中便有着“女诸生”之称的皇后,不仅细心照料着宝庆公主的衣食起居,更是教她读书明理,通晓大义。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重,13岁的宝庆公主,衣不解带,日夜陪伴着徐皇后,孝敬如亲女。徐皇后病逝,宝庆公主悲痛欲绝,几度哭晕。

正是有着哥嫂的疼爱,宝庆公主在南京的皇宫中无忧无虑地长到了必须出嫁的年纪。

(二)十里红妆,太子送嫁,尊荣无上

也许,正是这份独有的宠爱,朱棣在为宝庆公主择婿时,才没有过多地考虑家世背景,而是选择了才干尚佳,容貌俊朗的夫君。

史料记载,宝庆公主的婚礼远远超出了公主该有的规格。

《明史·公主传》记载:

主既为后所抚,装赍视他主倍渥,婚夕特诏皇太子送入邸。

大意是说:宝庆公主是徐皇后抚养的,朱棣对他格外的宠爱,不仅嫁妆丰厚,为她建造公主府,更是破例让皇太子朱高炽亲自给小姑姑送嫁,一直送到府邸。

自此驸马都尉赵辉也算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一跃成为人人艳羡的皇亲国戚,还是备受历朝皇帝宠信的宗亲。

(三)夫凭妻贵,荣宠不断

在一些野史记载中,有说驸马都尉赵辉喜欢沾花惹草,宝庆公主下嫁后屡受折辱,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了。

事实上,明朝的公主在地位上要高得多,根据规定:“驸马每天必须要向公主行礼四次,连同家人也要向公主行礼,而且必须是“大礼。”

驸马甚至需要在公主吃饭的时候,站立在旁伺候,更不要说给公主气受了。

据相关记载,明英宗时期,驸马薛桓因为与奴婢“不轨”,常德公主跑去明英宗跟前哭诉。

明英宗为了惩治把驸马薛桓,直接给关到了诏狱,等到常德公主气消了,才放出来,从此老老实实,小心做人,47岁就去世了,连个娃都没留下。

看看这血淋淋的现实,尊贵的地位,加上众多皇帝的团宠,赵辉得有多大的胆子,才敢给宝庆公主气受。

不过,在公主过世后,赵辉确实豢养了众多的美妾,据说有上百人之多,也许正是因此才引来野史的杜撰。

出嫁后的宝庆公主跟自己的驸马都尉过上了美满的小日子,作为哥哥的朱棣还是会时不时地给宝庆公主送去丰厚的赏赐。

朱棣驾崩后,老好人朱高炽,继续了亲爹的“宠”,《明史》载“眷遇隆厚”。

只是,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宣德八年,年仅39岁的宝庆公主就病逝了。

宝庆公主墓志铭

宝庆公主去世后,正值壮年的赵辉并没有因此淡出大家的视野,反而得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认可。

宣德间,降敕有练达老成之褒。

——《国朝献徵录》

意思是,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曾下旨褒奖赵辉办事老成。

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后,年纪9岁的朱祁镇登基,是为明英宗。

当时,内有太皇太后张氏,外有“三杨”主政,皇室宗亲,内外朝臣还是比较和谐的,赵辉作为“老辈皇亲”,也被明英宗派往南京,担任南京左府事,负责明孝陵的祭拜事宜。

如果,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下去,赵辉也不过就是个闲散宗亲。但历史总是跌宕起伏的,赵辉在南京清闲的“半养老”日子,随着土木堡兵败,明英宗被俘结束了。

明正统十四年,大明朝遭到了致命一击,土木堡一战,明朝精锐尽失,眼瞅着北京城不保,朱祁钰临危受命,被推上了皇位,是为明代宗。

作为朱元璋的女婿,在皇室宗亲中一直颇有声望的赵辉被召入京城坐镇。为了给摇摇欲坠的朝廷出一份力,赵辉凭借自己的声望,在南京城募集了大量的金银物资,以抗外敌。

很快,北京保卫战打响,瓦剌退兵,赵辉给明代宗上奏,应该趁此大胜,一鼓作气,追击瓦剌,一雪前耻。朱祁钰为此专门下旨嘉奖赵辉之忠勇。

景泰初,欲诣阙报効,以杀丑虏,以纾痛愤,朝廷嘉其忠勤。

一朝天子一朝臣,历史是波诡云谲的。

景泰八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开始清算明代宗的支持者,连“北京保卫战”的第一号功臣于谦都未能幸免于难,作为曾经受到明代宗褒奖的人,赵辉真是惶惶不可终日,整日提心吊胆。

还好,一切都是虚惊一场,朱祁镇对这位老宗亲,还是有几分尊重的。天顺二年,甚至准备再次派赵辉去南京主持明孝陵的祭祀,但是赵辉以自己已是古稀之年,年老体弱为由,请辞,回家养老。

此后20年,赵辉一直在老家“静悄悄”地过着自己“穷奢极欲”的好日子,夜夜笙歌,酒色声乐不绝于耳。据说,站在他家的墙外,都能听到各种丝竹弦乐和莺莺燕燕的欢闹声。

即便如此纵情声色,赵辉还是活到了90岁的高龄。所以,也有人认为,纵情声色只是赵辉的自保之法,他可能是一位真正的养生达人。

成化十四年,这位开国皇帝的小女婿,终于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因为辈分实在太高了,礼部一时不知如何处理,只能向明宪宗朱见深请示。朱见深为表尊敬,特为这位“高祖姑父”辍朝一日。

小结:出身微末,因貌美选为驸马,虽无实权,却荣宠一生

赵辉,从一个微末小官,到皇室宗亲,一切的机缘都来源于朱棣。不管朱棣是出于什么目的,选中了赵辉当驸马,赵辉都摆脱了底层军官的身份,一跃成为皇室成员。

虽然,在明朝驸马地位不够显赫,但是对于普通的底层官员来说,可谓是鱼跃龙门了。

而他能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9朝,从二十余岁开始享受皇室的深恩厚遇,并得以善终厚葬,在明朝也算是绝无仅有了,即便是在整个历史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8... 1986年8月,秦基伟和代表团一起访问朝鲜,一番交谈过后,金日成询问秦基伟还想去朝鲜哪个地方。秦基伟...
原创 我... 欢迎阅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烧火炕的人,为此升官,还保住了一条命》 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娘...
原创 包... #历史开讲# 想必大家对于包拯再熟悉不过了,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 可就是这么一位家喻户晓的历...
原创 此... 自古以来,草原游牧民族一直对中原江山虎视眈眈,时不时就会侵犯边疆,一有机会就会大举南下。因此汉族和草...
日本希望到美国驻军,谁给他的胆... 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日本竟然想到美国去驻军!难怪石破茂热脸贴个冷屁股,想去见特朗普,碰了个软钉子。 日...
原创 “... 中国古代能人异士辈出,功臣良将不绝,还有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这些人的一生所作所为都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
元青花瓷壶,在海底盘了“新发型... 青花瓷,闻名遐迩 元青花,达到顶峰 今天要认识的这件元青花 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它好像追上了什么潮流 ...
他是隋唐杀力最强,一人屠尽1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现在站在你面前...
原创 当... 三分天下的前提,是必须有三个水平相差不大的牛人,如三国时虽然英雄辈出,但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还是...
原创 刘... 刘邦建立汉朝的班底,是沛县的那帮老弟兄,像曹参、周勃、樊哙等人,都是不错的军事人才。 其实,与其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