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整个三国的灵魂人物,整部三国好像都是在围绕他在转。有话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最后诸葛亮和凤雏都做了刘备的员工,有一个问题一直受后人热议:诸葛亮为何不投靠当时占绝对优势的曹操,或者雄踞一方的孙权呢?
这个话题很热,备受争议,众说纷纭,不过有很大一部分朋友认为是曹操实力太大了,他身边的谋士太多,诸葛亮去了后竞争力太大,这是大多数朋友的观点。
但依我看来,这个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举个例子:一条街道上有一个摊贩卖东西,是没有竞争者,但是也摆不出名堂。如果这条街道有众多摊贩,它就成了菜市场,虽然隔壁的就是你的竞争对手,但是你们共同把这个街道打造出了名气。总体来说你们是利大于弊的。
诸葛亮如果投靠没有根基的刘备,可能是得到独宠,但是由于刘备实力太小,很有可能在下一秒就被曹操拍死。竞争虽然小,但是风险很大。
诸葛亮是在207年辅佐刘备的,那时诸葛亮刚刚26岁,和现在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差不多。虽然诸葛亮自比观管仲、乐毅,并且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盛名,但是对于曹操来说,诸葛亮就是个陌生人,就是万千大学中的一个而已。在诸葛亮跟随了刘备后,曹操才开始了解诸葛亮是个什么鬼。
对于孙权来说,可能比曹操更加熟悉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孙权打工。但是孙权并没有去请过诸葛亮。在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中,唯一去亲自三番五次去请过诸葛亮的,只有刘备一人。
诸葛亮是个文人,而且是个自命不凡的文人,文人一般都清高。更何况他常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在自己的意识里,自己就是个奇才,像他这种奇才是不应该去招聘会的,而应该是公司来亲自聘请他。但是等来等去只有刘备这个草根老板来聘请他。
古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自认为非同一般人的诸葛亮,他不会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去投简历的。他要选择一个“知己”的公司,何为“知己”?就是像刘备这种肯亲自上门请他,以示对他才能认可的人。
老板三番五次的亲自上门,对于诸葛亮来说,就是他考核要不要去这家公司上班的必要条件。而且刘备的诚恳也是曹操、孙权比不了的。诸葛亮是想找一个真正认可自己,发自内心来请他的,不是做过程,类似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假惺惺的让刘协来个三次,做形象工程的。
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刘备,所以这才是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关键原因。诸葛亮选择刘备,就如女人追逐纯真的爱情一样,诸葛亮甘愿为“真爱”自己的那个人而牺牲。即便刘备是个星星之火,有着随时被消灭的可能,他也会为此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