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清代一朝,这么多个皇帝,顶数乾隆皇帝身边宠臣帅哥多。例如说福康安一家子,颜值都高,还有王杰、和珅、和琳等等。尤其乾隆爷最喜爱的和珅,有满清第一俊男之称。这都是为什么呀?爱说历史的娘娘本身就是个颜控,对帅哥的故事尤其感兴趣,细翻史书,还真让娘娘我寻到了原因。
原来清代的科举制度与众不同,标准跟选秀有异曲同工之处。说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要说了,清代选秀我们都知道,那眼光可太一般了,选进来的没有几个漂亮的。这话不假,因为清代选秀是遵循严格的门户制度,身份是第一位的。别的朝代都是选妃看重外貌,选官看重门第,到了清代,正好调过来了。
清代的科举制度,考到最后是会试,即皇帝亲自监考,有资格得见圣颜的考生,首先得满足四个硬性标准。四个标准是什么?总结起来就是身、言、书、判。分开来解释一下:身,指的是外表,长相过关的,才有面圣的机会;言,说的是说法的表达能力,口齿清楚,思维缜密,这样的人才能在接下来当官时准确表达想法;
书,说的是字迹,不说一定要大家之体,起码要让人看了觉得工整、舒服,日后为官写奏折或者写指令,上下级都能看得懂;判,说的是智力,光学习好不够,脑筋还得够灵活,考官会给考生一道题,看考生的思路是不是正确,不合格的不行。
不仅如此,显示清代对样貌看重的还有一条,假如一个举人三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过关,那他还可以参加一项单独的测验,考过了还可以再次参加会试。这项测验的内容非常简单,长得好看就可以!至于什么样子算好看的呢?这里有八字标准,为同、田、贯、日、身、甲、气、由。这八个字说的都是长相,其中,满足前四个字的合格,满足后四个字的不合格。
如何评定呢?同,说的是这个人长得大气,鸭蛋脸、五官端正,不错,挺好看,留下了;田,这个人长得天圆地方、地阁方圆,长得也不错;贯,说的是这个人身姿挺拔,身材比例很好,也可以;最后是日,长得高矮胖瘦适中,也留下了。假如这个举人,没有满足如上所说的帅哥标准,那就看看后头的四个字,要是有一条符合了,就得回家了。
看到上边几个字的解释想必读者朋友也明白了,这就是象形文字啊,根据字形看就能看出来了,没错,您看身,啥意思?就是五官长得不够正嘛,歪在那的,这个不行;甲,说的是身高够了,可是头大不合比例,这也不行;气,说的是身材,例如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不可以的;由,这就更简单了,身子太胖,还是不可以。
当然了,咱们说乾隆父亲雍正身边也没多是帅哥,乾隆儿子嘉庆那里也没多是帅哥,帅哥怎么都跑乾隆跟前来了呢?娘娘觉得,这跟咱们乾隆崇尚十全十美的性格有关系。咱们看乾隆的妃嫔、乾隆的艺术品、乾隆平时对自己的标榜,无一不透漏着他对颜值的追求。说白了,皇帝就喜欢长得好看的,在同等学识的情况下,多摆几个好看的在身边,无可厚非啊。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件事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告诉我!欢迎关注娘娘说历史,每天都有热气腾腾的历史小故事在这里等着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