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91年,苏联这个庞大的国家崩溃,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出人意料的是,真正不希望看到苏联解体的国家竟然是苏联的主要对手——美国。
或者可以说,30多年前,戈尔巴乔夫努力削弱苏联,而美国却在“努力”维持苏联的统一,这究竟是为何呢?
“巨人”解体
冷战的最后十年,苏联在全球格局中并未占据有利地位。长期的军备竞赛严重削弱了苏联经济,而美国则不断升级这一竞赛。
1983年底,华盛顿在欧洲部署了第一批潘兴II导弹,这些导弹只需六到八分钟就能抵达苏联西部的目标。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讨论实施新型核打击,即“斩首”(或“致盲”)攻击,意味着在考虑进行报复性打击之前,将颠覆苏联领导层。
1984年,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启动了“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威胁要将苏美冲突扩大到太空领域。
甚至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苏联领导层都积极寻求与美国达成妥协。时任总书记尤里·安德罗波夫试图与华盛顿方面达成协议,
但他的努力在大韩航空波音747坠毁事件后受挫,随后里根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将苏联称为“邪恶的帝国”。
结束冲突的希望立刻烟消云散。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达到了30年来的最高水平。当时,苏联认为继续谈判将被视为软弱的表现。对话毫无进展,双方都对核打击感到担忧。
当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他不顾军方的反对,在没有受到美国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决定采取主动行动,并做出一些让步。
首先,回顾1985年,苏联领导人单方面宣布停止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署“奥卡”战术导弹系统。
接着,于1986年1月,苏联宣布逐步启动全球核裁军运动。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国际关注。
“当我站在这里今天,我想说,苏联人民致力于和平,这一最高价值等同于生命本身……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消除笼罩在全人类头上的威胁,”戈尔巴乔夫当时说道。
这个问题转移到了华盛顿。苏联领导人的态度是否能结束这场长期冲突,完全取决于美国。罗纳德·里根接过这一责任并采取了行动。
两国领导人之间很快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苏联和美国从战略武器限制转向更积极的裁军政策。
首份联合文件是1987年12月签署的《中程核力量条约》(INF),该条约禁止了短程、中程和中短程导弹。
双方承诺销毁所有中程(1000-5500公里)和中短程(500-1000公里)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系统,并且今后不再生产、测试或部署此类导弹。
1989年11月底/12月初的马耳他峰会上,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继任者老布什宣布冷战结束。
苏联外交部代表根纳季·格拉西莫夫(GennadyGerasimov)表示,1945年的《雅尔塔协定》,即将欧洲划分为不同势力范围的协议,已经被所谓的“西纳特拉主义”所取代。
东欧卫星国家现在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式,正式宣告了雅尔塔协定的废除。
1990年,苏联同意德国在北约框架内统一,这实际上意味着社会主义东方被资本主义西方吞并。苏联承诺在四年内从东德领土撤军,甚至在更短时间内撤出华约其他国家。
在同一年,戈尔巴乔夫还签署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CFE),大幅减少了苏联在欧洲其他地区的驻军数量,
消除了大规模突然袭击的可能性。根据《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苏联必须大幅削减军事存在,并严格限制军队行动。
苏联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军事特遣队重新部署。这一步骤是为了适应欧洲-大西洋地区国家之间的新非敌对关系,这种关系在1990年11月签署的《新欧洲巴黎宪章》中有详细描述。
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不仅受到了他对自我利益和和平的渴望的启发。他修改苏联的外交政策主要原因是为了减轻军备竞赛对苏联经济所带来的难以承受的负担。
保持克制并没有削弱这位苏联领导人的勇气。将苏联拖入新一轮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尤其是面对在经济和技术方面都占优势的美国,是历代苏联领导人都不敢想象的政策。
美国的“阳谋”
戈尔巴乔夫的计策似乎是正确的。1991年5月,乔治·H·W·布什宣布美国希望摒弃遏制政策,
将苏联纳入各国人民的联邦。他与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一系列会晤,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方的进一步行动。
国际关系的稳定进程仍在继续,同年夏天签署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该条约大大限制了两国的核武库。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事情的发展感到满意。尽管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全球核战争的威胁得到了解决,但在美国国内,布什因对苏联过于优惠而受到批评。
在八月份,当苏联发生政变企图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权力之前,白宫一直不愿意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及其随行人员联系。
同样,在1991年7月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受邀前往伦敦参加七国集团峰会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所有这些都让美国的鹰派,如时任国防部长迪克·切尼和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感到非常不满。
他们担心,苏联可能会凭借所提供的技术和贷款构成更大的威胁,因此希望利用苏联民主改革期间出现的内部问题来确保其崩溃。
布什更愿意与即将崩溃的社会主义政权进行谈判。白宫担心,若苏联爆发内战,其核武库可能会分散到世界各地。
独立国家的支持者热切期待美国领导人抵达首都,并希望他支持共和国的民主趋势。白宫却做出了不同的决定。
布什宣布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或其他加盟共和国从苏联分离是不可接受的。“美国人不会支持那些寻求独立,却以地方专制取代远离的暴政的人。
他们不会支持那些宣扬基于种族仇恨的自杀式民族主义的人,”布什在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庄严会议上如此表述。
布什访问基辅仅过了几个月,苏联就解体了。大约23天后,基辅通过了《乌克兰独立宣言法案》,并在四个月后通过全民公投得到了确认。很快,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相继脱离了苏联。
美国成功成为“第一强国”
1991年的事件不仅令苏联震惊,也使美国措手不及。尽管美国精英一直希望赢得冷战,但他们对胜利的准备不足。
布什政府甚至被迫支持戈尔巴乔夫反对叶利钦和其他共和党领导人,这表明除了一些强硬派外,美国人并没有真正希望苏联解体。
他们更关心解散华沙条约组织和COMECON,以及苏联军队从东欧国家撤军,停止对其他地区政权提供支持。
实际上,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苏美对抗的关键问题已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解决。在八十年代末,军备限制条约签署、华约和COMECON解散,苏联逐步开始撤离欧洲。
1990年,苏联废除了宪法中关于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款,这标志着"红色帝国"不再具备全球社会主义政权的"道德权威"地位。
苏联的解体确实带来了欧洲政治不稳定的风险,不仅考虑到苏联尚存的核武器,还有剩余的常规武器。此外,解体还剥夺了美国一个拥有3亿人口的销售市场、经济联结以及联合海关空间。
如果苏联没有解体,美国公司本可以获得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此外,
保持苏联的弱势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也有利。苏联不再足够强大来挑战美国,但本可以成为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合作伙伴。
在冷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美国并没有急于宣称胜利,而是采取了对俄罗斯平等伙伴的立场。
在其继任者比尔·克林顿领导下,美国采用了“单极世界”的概念,宣称他们已经战胜了苏联,并试图在中东和中亚推广“民主”理念。
美国曾试图“挽救”苏联
的确,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一直是竞争激烈的对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存在深刻的分歧。
尽管如此,苏联解体对美国来说并非必然的好事。解体可能会引发地缘政治不稳定,而苏联庞大的武器库也引发了担忧。
此外,美国一直在尝试与苏联高层保持联系,试图挽救苏联的资料已经解密,这表明美国并不希望看到苏联崩溃。
这一立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担心核武器扩散、以及对经济和政治过渡的不确定性。
所以,尽管美苏在冷战中是竞争对手,但美国在某些方面确实希望保持苏联的稳定。波罗的海三国在苏联解体之前宣布独立,并实际上实现了独立,但美国当时并没有立即承认他们的独立。
美国的担忧包括担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会鼓励其他加盟国也寻求独立,可能会导致苏联的分崩离析。
此外,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也可能影响美国的决策,因为当时世界正经历着极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非常复杂,因此美国在对待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上采取了审慎的态度,最终在苏联解体后承认了它们的独立。
事实上,波罗的海三国已经成功摆脱苏联的控制,而美国对此的影响力有限。但在1991年,当乌克兰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时,老布什总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
1991年8月,苏联解体前几个月,老布什总统访问了苏联,
同时也访问了当时仍然是苏联的一部分的乌克兰,并在乌克兰发表了一段备受关注的演讲。
在演讲中,老布什提到了自由追求不应是宣布独立的唯一理由,这一言论被视为对乌克兰独立的谨慎回应。
这并不一定表示美国不支持乌克兰的独立,而是表达了复杂的外交政策立场,试图在支持自由和稳定的同时避免潜在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老布什还强调了美国政策是“积极地维持现状”,这一政策表明美国当时希望维护国际政治格局的稳定性,但并不代表坚决反对苏联的解体。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去挽救苏联呢?
一些解密资料表明,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他们可能进行的外交交流,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改善美苏关系。
在1991年5月,苏联解体前的时期,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之间的通话和互动确实显示出他们之间的亲近。
这种友好的互动可能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但不一定意味着美国不希望看到苏联解体。此外,美苏竞争和对抗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团结,
这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复杂因素。美国和其盟友之间的团结在维护西方国家的共同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冷战时期的美苏竞争确实对科技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太空竞赛和核武器竞赛推动了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突破,例如航天技术、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
这些领域的进步在冷战结束后也为全球社会带来了广泛的益处,加速了科技的民用应用和普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美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共同利益,如遏制中国的担忧。在某些时候,美苏两国可能会在一些地缘政治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共识,
这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考虑。然而,这种共同利益并不代表它们总是合作的,因为它们在许多其他问题上仍存在竞争和冲突。
当然,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可能是苏联的存在。苏联是美国的主要对手,因此美国希望保持这个局面。
如果苏联解体,可能会导致出现多个分裂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可能获得苏联强大的武器,这对美国来说是一种潜在威胁。
出于多种原因,美国当时并不希望看到苏联解体。苏联的加盟国主要位于欧洲,他们寻求欧洲老牌强国的支持来寻求独立,因此美国在这方面的干预能力有限。
但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一系列错误改革政策导致苏联内部动荡,美国也难以扭转这个局势。
结语
苏联解体是上世纪末期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其深远影响依然在塑造着今天的世界格局。
这个事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训,我们应该认真而理性地审视当前的国际关系,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迎接不断变化和动荡的国际局势,应对新的挑战。这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需的智慧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