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子不愿走,此将军竟然在后面放冷枪,刘帅当面批评他太幼稚
文/无计读史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英雄,在曾经的战火年代里,那些上阵杀敌,不畏个人生死,保卫祖国家园的人,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而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所有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的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风雨飘摇中,放弃个人小我,坚守祖国大义,也的确值得让今天的我们尊敬。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英雄,就是开国中将秦基伟将军。秦基伟的出身并不好,他出生在湖北的一个贫困山村里,从他呱呱落地开始算起,他的整个童年时光都是在挨饿受冻中度过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肚子都无法填饱的人,所行所举却是为了全国的人能够吃饱饭,能够拥有和平。
小时候,由于家里非常穷,秦基伟就经常到一些地主豪绅家去做工。这些地主豪绅根本瞧不起穷苦的秦基伟,不仅经常克扣他的工钱,还动不动就言语辱骂和拳脚相向。但是艰苦的岁月并没有将秦基伟打倒,反而是滋生了他一颗无比强大的内心。面对别人的挑衅和无端指责,秦基伟很快意识到,无所作为将永远活在别人的欺辱之下,所以很快他举起了自己的双手,向着欺辱自己的地主豪绅进行了反击。他经常自己做一个稻草人放在地主家的门上,或者是用石头砸霸道的豪绅。久而久之,地主豪绅们也知道了这个穷小子不好惹,便再也不敢打他的主意了。作为历史后来者的我们,秦基伟童年的这段经历,就是那个时代里所有劳苦大众的缩影。一味地忍让只会增加敌人的嚣张气焰,而与之对抗,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因为童年的经历,秦基伟在年仅13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黄麻起义,这是秦基伟革命生涯的起点。虽然此时的他只是一个13岁的小孩,但是革命的热情却充满了他的整个头颅,他想的已经不仅仅是打败欺辱自己的地主豪绅,他要打败这个国家的所有地主豪绅。1929年,秦基伟加入到了红军的队伍,正式成为了一名工农红军。在红军的队伍里,秦基伟总是能够充满热情,他向周围人宣传着革命的理想,面对真正的战场,他也从未流露出畏惧之心,反而是超越他年龄段的勇气和无畏。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理想的革命少年,在现实之中,却也有着搞笑的一面。
那是一次跟随部队作战的途中,当时的秦基伟职务是太行军区司令员,然而,秦基伟在率领部队行进的过程中,自己的骡子却突然不走了。原来是前面有一座桥,骡子出于本能的怯懦不敢往前,无论秦基伟如何驱赶,骡子就是一动不动。见骡子这么不识好歹,秦基伟让马夫在前面拽,自己则在后面对着天空放冷枪。如此一来,由于惊慌,骡子果然痛快的往前走了。不过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刘伯承知道了,刘伯承先是大笑了好久,后来还专门找到秦基伟当面批评他,都是一个司令员了,怎么能像小孩一样。面对刘伯承的批评,秦基伟马上立下了军令状,说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
虽然身为一名高级将领,但很多时候,秦基伟都奔波在一线。他在战场上更是以胆大著称,在每一次重大战役打响之前,他都要亲自走到前线上侦查一番,所以很多战士们私下里都叫他“秦大胆”。不过这个绰号还真不是随便叫叫那么简单,由于作战风格强硬,秦基伟的部队向来以能打仗,敢打仗闻名,很多与秦基伟交战的敌人,还未等真正交手,军心就已经乱了大半。
建国之后,秦基伟也一直留在军队中工作,1955年,将帅授衔仪式上,凭借着卓越的战功,被评为中将军衔。但到此时,秦基伟的军旅生涯并没有到达最高点,后来1984年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中央决定让秦基伟担任总指挥,秦基伟也没有辜负党和中央的青睐,圆满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1988年,身为国防部长的秦基伟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可以说,秦基伟将军的大半生都是在军队当中度过的。同时,秦基伟也对中国的革命和军事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1997年的2月2日,83岁高龄的秦基伟因为疾病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他走后,不少民众自发的为他举行悼念活动,因为英雄,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