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从底层的官宦之女一路爬到九五之尊的高位,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尤其是在男权主导的古代社会,其中的难度犹如天堑。与此同时,她的权欲不仅给李唐宗室带来了灭顶之灾,也把武氏家族推进了无边苦海,而根本原因就是她手段太过毒辣,总是把事情做绝,断了后路。
684年宰相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信,而这封信落到了武则天的手中,武则天看后要将宰相裴炎抄家灭门,众大臣不解,但是武则天冷冷的说道:“你们把字拆开再看看”,原来“青鹅”二字被武则天拆成“十二月”和“我自己”,意思就是说徐敬业十二月起兵造反,而裴炎可以做内应帮他,裴炎给徐敬业的信上出现这两个字就是说裴炎自己已经做好决定,两人一起起兵造反,《朝野佥载·卷五》中就有相关记载:“扬州兵起,炎从内应,书与敬业等合谋。唯有“青鹅”,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就因为“青鹅”两个字裴炎一家被灭门,那么裴炎真的要造反吗?其实这根本不重要,武则天需要的是一个杀裴炎的借口,不是这次的书信也会有下次,武则天和裴炎的恩怨注定裴炎活不了。
两人的恩怨情仇还要从武则天登基说起,裴炎是河东裴氏之人,在当时可以说是名门望族,从大唐建立以来,裴家一共出过十七位宰相,是大唐名副其实的宰相世家,而裴炎自小勤奋好学,后来有凭借家族的关系进入唐朝干部培训学校弘文馆读书学习,唐朝的弘文馆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去的,基本都是士族子弟,未来都是大唐的顶梁柱。学习过程中裴炎也认识了很多大唐的世家子弟,每天结伴游山玩水,吟诗作赋,这也为他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裴炎也是一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入朝后他和武则天站在一条战线,当初太子李贤府中的上百具盔甲就是裴炎带兵查出来的,也是裴炎帮武则天扫除了这个障碍。李治死后他一手促成武则天垂帘听政,甚至很多反对武则天的人也是裴炎帮忙一一铲除,但是两人是一条战线的战友,最后为何会被灭门呢?归根结底还是两人之间利益矛盾的问题,裴炎效忠的是李唐天下,武则天垂帘听政,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都无所谓,唯独武则天要称帝改国号他接受不了,武则天有意要封赏武家,裴炎跳出来言辞激烈的反对,对于武则天迫害李唐子嗣的行为,裴炎也看不过眼。
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而武则天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要是有人影响到她的利益,结局就只有毁灭,连自己的女儿都能下狠手,更何况是外人裴炎。《容斋续笔》曾经评论过武则天的手段:“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就连她最爱的男宠薛怀义,恃宠而骄,踩到了武则天的底线,最后也落了个身死的下场。她圈养的“疯狗”来俊臣,为她暗中除了数不清的敌人,最后想为自己的后半生寻个庇护,武则天毫不留情的扬起了屠刀,所以在武则天的心里没有朋友,只有绝对的利益。
不管前期为她出过多少力,只要碰触到她的底线,结局就只有死亡,她是一个从不念旧情的人,所以裴炎的死是武则天故意为之,但是也不排除裴炎真有不臣之心,毕竟权力越大的人野心越大,总想更进一步,但是史书都是胜利者所写,真相究竟为何,只能留给后人发掘和品评,正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