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焚书坑儒”?70年代的两座汉初古墓,戳破历史的谎言
创始人
2025-07-29 00:02:29
0

每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所有人都觉得秦始皇残暴,破坏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文脉的延续。

但考古学家在勘察汉代古墓时却有了不一样的发现,他们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一个弥天大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去看看吧。

古墓否认“焚书坑儒”

所谓“焚书坑儒”说的就是秦始皇焚烧经士、坑埋儒士的残暴行径。这个事让秦始皇残暴的形象深入人心,只要说起他,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词就是“残暴”。

但是考古学家在古墓里的发现却带来了反转,“焚书坑儒”也许并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样,秦始皇也极有可能被误会了。

1972年,山东的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根据考古学家的整理统计,这些竹简记载的内容有《孙膑兵法》、《晏子》、《管子》、《孙子兵法》、《六韬》《相狗经》、《曹氏阳阳》等等。其中《曹氏阳阳》、《相狗经》、《尉缭子》《孙膑兵法》等都是先秦典籍。

另外1973年,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中有,考古学家们也发现了大量珍稀的典籍帛书,其中有《周易》《老子》《战国策》《春秋事语》《驻军图》《相马经》《五星占》《战国纵横家书》等等,其中的《战国纵横家书》据说是连司马迁都没有看过的。

考古学家经过精密的仪器检测,推算出马王堆是西汉初期长沙国的丞相轪侯利仓和他的家人们的墓地。

西汉建立之时距秦始皇“焚书坑儒”不过十几年,再加上秦始皇后来对文化的控制,因此这些古书典籍不可能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书写而成的,那么这些古籍就只有可能是先秦时期的典籍了。

而且从出土的书目,可以看出这些典籍大部分属于军事、政治、外交等,这些都应该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标,但是它们却出现在了汉墓中,这只能说明所谓的“焚书坑儒”焚烧的并不是这些古书典籍。

这也说明秦始皇“焚书坑儒”并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那么为什么史书上都要这样记载呢?

“焚书坑儒”的真相

再来仔细审看一下两座汉墓出土的古书典籍,不难发现,古墓里几乎没有出现儒家典籍,都是一些百家争鸣或者兵法之书。明明汉朝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方针,为什么两座汉墓却没有儒家典籍呢?

难道秦始皇“焚书坑儒”焚烧的只有儒家经典吗?如果从这个说法出发,秦始皇焚烧儒家典籍,这才导致汉时儒家典籍稀缺,汉人陪葬时才不见一本儒家经典,这也就说得通了。

那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先来了解一段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的历史吧。

公元前213年,这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第八年,他在咸阳举办了一场宴会,但就在这场宴会上博士淳于越公然批评秦朝实行的郡县制,认为郡县制不如分封制好。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应的记载就是最有力的证据:“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淳于越的批评只是一个开头,从他开始,这个秦朝的上层,无论高官还是知识分子都被卷入了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好坏的讨论中。

而读书人都普遍认为分封制优于郡县制,这让秦始皇思考起其中的缘由,最终他把目光定格在了读书人饱读的春秋战国留下的典籍。这些典籍都是赞扬、宣传分封制的,而读它的人必定也认为分封制是最好的。

在秦始皇的心里,郡县制才是保证国家统一的有力武器,如果实行分封制,国家必定如周朝末期一样四分五裂。既然这些书籍威胁了郡县制,那么秦始皇就毁了这些书籍。

但是注意了,这里焚烧的书不是诸子百家的经典,而是那些赞扬、宣传分封制的典籍,是那些夸分封制好的书。而诸子百家经典中只讲学说、而且没有鼓吹分封制的书,秦始皇都把它们留了下来。

而且就算是那些被焚烧的书,秦始皇也特意让人抄录了副本放于咸阳宫中,只是不让其在坊间流传罢了。《史记》中有明确记载:“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悉诣守、尉杂烧之。”

至于“坑儒”就又是一件秦始皇当“冤大头”的事件了。因为秦始皇大张旗鼓地“焚书”,导致饱读那些书的读书人对秦始皇多有怨言,他们不敢明着说什么,却留意着每一个能够抨击秦始皇的事由,刚好机会来了。

就在“焚书”的第二年,为秦始皇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方士们因为炼不出长生不老药、怕被秦始皇怪罪,于是他们逃跑了,并在逃跑前拼命污蔑秦始皇,说他残暴跋扈。

读书人抓住方士们的这些话头来抨击秦始皇。秦始皇龙颜大怒,他感受到自己帝王的威严受到了威胁。

他亲自下派官员去调查此事,查出了四百六十多位涉案人员。这些人最后被全部“坑杀”至死。《史记》中就明确提到了:“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

以上,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全部真相了,秦始皇焚烧的书是引导读书人去宣传分封制的书籍,坑杀的人是那些欺骗自己的方士和趁机因此闹事的读书人。

结语

凡事都有两面性,“焚书坑儒”有弊也有利。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确实阻碍了文化的传承,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但从历史和国家的角度来说,“焚书坑儒”却是为国家统一做了巨大贡献。

而我们去看这些历史,理应做到全面了解、客观看待,不应该片面看待、激进面对。

就像秦始皇和“焚书坑儒”,其实他们并不像历史书上说的那样,秦始皇并没有那么残暴无道,“焚书坑儒”也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什么都烧、什么读书人都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在演义中,蜀汉五虎上将的各自实力都十分强悍。譬如,关羽斩颜良文丑;张飞力压许褚,战平马超,于长坂坡独...
北京通州路县故城遗址考古课开讲 “我们面前,层层叠压的地层之下,是一座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城。”10月27日,北京市通州区路县故城...
原创 郑...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大英雄郑成功毕生最辉煌的事迹有两件:其一、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
原创 张...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文化大迁徙。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搬迁到云南...
原创 康...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话是说一个人命运一天“大逆转”,从老百姓变成官员。这话还能适合那些权臣...
延安: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
原创 鲜... 01 袁世凯放在的金匮石室的继承人遗嘱 02 冯玉祥与李德全的婚礼 03 年轻的汪精卫 04 ...
原创 古... 纵观古今,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替。我们都知道每个朝代的更替都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过...
原创 两... 权臣还是功臣?关于肃顺,功过是非,历史上评论的太多,有人说,大清要是没了肃顺,至少少存在100年,还...
原创 后... 文/寂寞的红酒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富庶的朝代。不过宋朝虽然富裕,但军事力量却非常孱弱,经常被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