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覆盖欧亚大陆,共计1372万平方公里。无论从面积还是经济,元朝是当时世界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但是在元朝建立之初,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当时的元朝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衰。
蒙古人统治汉人,首先遇到的就是文化差异。老百姓最看重的就是统治者能不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必须要获得汉人的信任。想获得汉人信任,就得从文化入手,了解汉族文化。其次就是疆域过大,一直忙于扩张,导致内部环境不稳定。
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就要从国名入手。根据历史发展来看,一个新朝代的建立,国名非常有讲究。它跟统治者的经历息息相关,一般以地名为主。从秦始皇开始说起,陕西就是秦地,嬴政在此建国之后,以秦为国号。到了汉朝,刘邦出生在汉水,所以建立朝代国号为汉,此后毫无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唐朝和宋朝。
唐朝又被称为是“李唐”,这“李”都能理解,为什么称之为“唐”呢?李渊当时在太原开始起家,这个唐就是山西原来的简称。李渊的封号就是“唐”,而宋代赵匡胤没有封号,似乎看起来跟“宋”无关,不过他曾担任过“宋州节度使”。
不过这条惯例到了元朝这里不适用了!因为这个是外族入侵,蒙古族的人来统治汉人,建立国号不好直接叫做蒙古国。原因很简单,会引起汉族人民的抵触。那么如何起一个汉族的国号呢?这让忽必烈苦恼不已。开始在全社会广撒英雄帖。不久之后,一个僧人找到他说自己能够起国号。
此人就是后来的元朝汉臣刘秉忠,元初他已经到了中书省任职。他熟读《易经》,引用上面“大哉乾元”中的“元”,寓意着元朝国土辽阔,以此来抵消汉族人民的抵触之意。忽必烈知道后非常高兴,元朝发展开始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一发不可收。即使最后被明朝击败退回草原,依然沿用国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