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废除丞相制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每天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
创始人
2025-06-25 04:01:56
0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这位皇帝的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起于布衣,最落魄的时候,还以乞讨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参加反元以后,只是历时15年,便是建立偌大的明朝,并且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北伐成功,这样的作为,纵观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明朝开国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废除丞相制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每天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了集权也是费尽心机,诸如在洪武十三年杀丞相胡惟庸,并且是顺势罢中书省,将延续了1000多年的丞相制废除,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可以说是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如此行为,在之前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但明太祖朱元璋如此辛辛苦苦的集权,到了后世却不一样了,自明成祖朱棣正式设内阁以后,随着时间推移,明朝的内阁权力是越来越大,到了后来出现了内阁首辅,还被人称之为相。

这样来看,朱元璋辛辛苦苦集权,后世似乎是败家子,在以内阁分权?

其实后世皇帝为什么会给予内阁越来越多的权力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不是每个皇帝都如同朱元璋那般精力旺盛,不是每个皇帝都有朱元璋那样的耐心,所以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工作量,只能以内阁来辅佐自己,相应的肯定要过渡一部分权力出去。

当然认真来说,后世皇帝如同明太祖朱元璋一般,看似设内阁在分权,但同样也是在集权,只不过方式不同。明太祖朱元璋的霸道方式是直接干丞相的活,而后世皇帝是将丞相的权力分给内阁一部分,再分给宦官势力中司礼监一部分,所以内阁首辅虽然被人称为相,但司礼监太监,也被一些人称之为内相,这样的设置,使其是相互牵制,皇帝不至于大权旁落,还可以让他们帮忙处理大部分政务。

而后世形成的监(司礼监)、阁(内阁)共理国政的这种集权方式很不错,像到了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之时,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大部分亡国之君,这位明朝的亡国之君还是拥有着实权的,可以说这一设计是有效防止了明朝皇帝的大权旁落。

那么明太祖朱元璋一天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呢?以至于后世皇帝采取另一种方式来躲避这种工作量呢?

根据《明太祖实录》来看,有人特意统计过,以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来看,8天之内各部门的奏札共1660件,这里面涉及的政务有3291件事,平均算起来的话,明太祖朱元璋每天要审批多达207份公文,处理的政务超过411件,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工作量。像处理政务超过411件事,不是说批个行与不行就可以了,还要思考怎么解决,再批示下面该怎么做,一天处理这么多事,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巨大的工作量,对于朱元璋可谓是很大的负担,但为了集权,只能咬咬牙坚持下去。而且为了防止后世皇帝受不了这种苦,再复立丞相,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还特意说道:“朕罢丞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权归于朝廷。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

朱元璋留下这样的祖训,后世皇帝只能无奈地以皇帝身兼丞相之职。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于是发展到后世,这些皇帝别出心裁地设置出内阁和司礼监相互牵制的局面,同时还可以共同协助皇帝处理大部分政务,使皇帝既保持了集权,不怕大权旁落,更是可以躲于后宫之中偷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河南新乡警方等多部门联合办案少...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微敖 2025年7月27日晚间,少林寺管理处发布通报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
《茶肆春秋:成都老茶馆档案文献... 10月17日,《茶肆春秋:成都老茶馆档案文献精编》新书发布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茶肆春...
原创 清... 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原创 为... 众所周知,“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其动荡和混乱的时期。自西晋末年起,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
7条红色文化主题行走路线!穿越... 上海徐汇,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初心始发地之一,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独特且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这里,...
“鱼跃心泉”:文化助残志愿者、... 捐赠仪式现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左三)向朱明德(左二)、海淀美术馆馆...
原创 俄...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俄国东正教和天主教有什么区别呢?...
原创 刘... 刘备错失2位大将,之后都投奔曹操,其中一位的后代灭亡蜀汉 导语:刘备刘皇叔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家境虽...
原创 原... 在大明朝的洪武七年,苏州城内发生了一件大案:苏州知府魏观,被处以腰斩之刑。除此之外,还牵连了当时的一...
原创 古...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战争是人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