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有特色地方就是锦衣卫、宦官、文官,锦衣卫是皇帝的爪牙,宦官和文官互相牵制。不过各部门互相渗透,安排有对方的眼线,也是政治一大特点。明朝中期,明英宗时期,最出名的宦官就是王振,他凭借着明英宗的宠爱的,权倾朝野,而锦衣卫里面也遍布了他的同党,比如锦衣指挥马顺。说起王振,大家应该知道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土木堡之变。明朝文弱大臣,脾气暴躁,亲手殴死锦衣卫,两次挽救明朝。
王振鼓动英宗亲征,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钰据守北京,然后和王振率官员100多人,带领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内无粮草水源,外无救兵,明军全军覆没,随行的官员也全部遇难,英宗被俘,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万分愤怒,抡起铁锤将王振砸死,是为土木堡之变。消息传至京城,于谦等朝臣联合奏请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是为景泰帝。
原来大明的锦衣卫指挥使,竟然被一个年轻的官员,在朝堂之上给打死了。而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姑且不论他的身份如何,就说他敢在百官于午门前请愿的时候去呵斥别人,足见其平时是多么的跋扈,可惜平时也就罢了,哪里想到这正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群情激愤的时候。当时的户部官员直接就把这个指挥是打得躺在地上无法动弹,然后一口咬住脖子,直接给生生地撕下一块肉。
而在做完了这一系列苦活累活后,长出一口气的王竑,也爽快辞官而去。饶是朝堂上一百多名大小官员苦苦挽留,还是潇洒回家欢度晚年,直到弘治年间,以七十五岁的高龄善终于家。虽然很多人都惋惜,他没有继续大展拳脚。但从明英宗晚年国家崩坏的局面,到明宪宗时期国计民生“幸斯小康”的“成化中兴”为,明王朝的中兴大业,这位两度支撑危局的铁汉,已经做到足够多,足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