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阎良栎阳古城
西安阎良栎阳古城
秦国新军。资料图
商鞅变法地,秦汉栎阳城。梁纪委/摄
商鞅变法地,秦汉栎阳城。梁纪委/摄
出阎良城区向东转关中环线继续前行,大约3公里左右,就来到了位于阎良区东南部的武屯镇。仿汉代建筑的牌坊式镇大门右侧,耸立着商鞅雕像,他左手持法律木简,右手食指似乎点向木简,双目坚毅地远视前方,凛然慷慨的形象呼之欲出。雕像的底座上,篆体的商鞅二字刚劲有力,显示着这位变法强人的果敢与坚毅。雕像背后雕刻着商鞅简介: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卫鞅,又称公孙鞅,因战功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力推变法,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秦国新的军功爵制是以国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制度,它不同于旧的份地制。旧制度以“份地”的形式来酬答服兵役者;新制度以“爵禄”的形式来酬答服兵役者。因而“爵禄”制较之“份地”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激起广大官兵对爵禄、田宅和税邑、隶臣等物质利益的巨大贪欲,从而起到增强军队战斗力的作用。事实上,由于军功爵制的实行,列国也都程度不同地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魏国实行军功爵制最早,所以战国初魏国以武力称雄一时;楚国自吴起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以后,数年之间便“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国势大张。秦国的军功爵制最完善、最合理,所以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最强,秦也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秦国施行的军功爵制,在赏赐爵秩的原则上还有较严格的限制,在贯彻实施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原则之一,是"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韩非子·定法》说,商鞅制定的秦法是:凡战士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及与之相应的田宅、庶子,也可以做官。斩杀的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如果能斩敌人首级五颗,还可以役使隶臣五家。总之,军功的大小决定着将士“尊卑爵秩等级”的高低。
其原则之二,是爵位高者赏赐重,爵位低者赏赐轻,对士兵的奖赏低于军官。依秦制,划分爵位为二十级,从一级公士到二十级彻侯。军队在攻城围邑时如能斩杀敌人八千以上,野战时如能斩杀敌人二千以上,就是全功。凡立全功的部队,就对全军进行赏赐,而赏格依五大夫(九级)为分界,划分为两类,对五大夫以上的高爵赏赐重,在正常的官爵升迁之外还有“赐邑”“赐税”“税邑”等。而对五大夫以下的低爵,则只赏赐官爵一级,或者最多加赐几千钱、几个奴隶而已,没有“赐税”“赐邑”“税邑”等重赏。
其原则之三,是赏罚并行,立功有赏,无功者罚,赏罚分明。秦国军队以伍为基本战斗单位,据《商君书·境内》篇,一伍之中如有一人战死,其余四人即获罪;如有二、三人战死,其他人的罪名更重。将功折罪的唯一方法是杀敌:一人战死,须杀敌一人。二人战死,须杀敌二人。所以秦军战士要想得到“斩一首爵一级”的奖赏,必须是在斩杀敌人的数量中扣除了己方死亡人数后,方能获得。这样一来,士兵要想获爵位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相差无几,又是近身肉搏战,想要在战斗中只斩杀敌人而自己不受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文献整理/梁纪委)
[责任编辑:haowan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