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乾隆南下半路捡一皇孙,真假难辨,一侍卫上前就是一巴掌
创始人
2025-06-23 13:32:18
0

皇家在封建王朝作为国家最高的统治阶级,皇室的传奇和故事也向来是民间最津津乐道的宫廷秘史,很多文人也是将这些野史趣闻写入了书籍,在民间广为流传。在非常看重血统的皇家,只要是皇族留下的种,就一定要认祖归宗。而也有不少心思错放的歹毒之人,将主意打到了皇家血统上。

今天就来说说乾隆年间的一个趣事,就是和皇家子嗣认祖归宗有关系。最近的如懿传大家可能也都看过了,嘉贵妃为了助儿子登上太子之位,可谓是不择手段。但是最后却生生地断送了儿子永珹的前途。最后皇帝一气之下竟然将已经到了婚配年纪的永珹过继给了亲王。而这件趣闻恰恰和永珹有关系。

而这件事情也不是民间野史的道听途说,而是被记录在了一本名叫啸亭杂录的书籍里,说到这本书的权威性,就在于他是由落寞的皇室宗亲所著,作者就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当年的皇位竞争者代善的第六辈孙子昭梿。此人虽然被削去了亲王的爵位,也在皇室中悄然无声。

但是他却是个非常严谨诚实的人,他在著作中记录的事件多半都是他亲身经历和见证的真是清史。今天这件皇子案也是他目睹的真实案例,所以虽不是正史,可是也是比较贴近于事实真相的。而且在一本叫清稗类钞的手抄本里,也有这个事件的记录。

当年乾隆南下,在途中突然有一个和尚带着小孩,冒死拦下御驾,声称,这个孩子就是履端亲王的亲生儿子,也就是乾隆的亲皇孙,事情的详情是,当年永珹的一个妾室为他诞下了一个儿子,可是不久就传出了夭折的噩耗。当年皇帝还为此有过伤心和难过。

但是后来城中又有传闻说,这个孩子是被永珹的侧福晋因妒忌陷害,命人将孩子偷偷的抱出府去扔掉了,和尚说后者才是真实,孩子被他捡到带回去抚养长大。现在领来认祖归宗。这话一出皇帝就有点蒙了,两个传闻他都童说过,但是孩子没了他也没当回事,现在出个皇孙却让他属实的为难了。

究竟真相如何也无从知晓,他就将随行的大臣叫来共辨真伪。这孩子也是奇怪,看到了满屋子的大臣和皇帝本人也不惧怕,镇定自若的回答大臣提的问题,还义正言辞的质问皇帝的宠臣和珅,看到皇家的血脉流落民间。难道也置若罔闻不替皇帝分忧?这一下唬的群臣没了主意。

一个侍卫看出了不对,他觉得虽然皇家成员天生威严,可是流落民间这么久怎么一点胆怯都没有呢?一定是事先演过的才能这般镇定自如,想定后出其不意的给了孩子一巴掌,把满屋子的人全部打蒙了。他不给孩子缓神的机会,厉声说:大胆狂徒,竟敢假装皇孙,蛊惑皇帝这是灭九族的罪你担当得起?

经过他的一吓唬,孩子哇的就哭了起来,指着老和尚说都是他指使的,自己本来姓刘,灾年父母都饿死了,为了活命跑到庙上求助。哪成想被他骗来欺骗皇上,这一下把和尚也吓得跪地求饶。皇帝气愤不已,命人将和尚处斩,但看在孩子年幼,就打发他远去山西之地流放。一场闹剧就被这一巴掌结束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安...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卓越的贡献、深邃的思想和非凡的成就,如同璀璨星辰般照亮了人类前行...
原创 大... 中华文明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启,发展到现在已经将近6000年,其中流传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近...
原创 大...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在位期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也在当年五月在太...
原创 百... 时隔一年,千呼万唤! 《历史的温度》这套令大家赞不绝口、热议追捧的“大众畅销历史读物”,终于出第六本...
原创 赵... 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赵匡义是如何对待嫂子宋皇后的,那就是薄情寡恩,甚至在宋皇后死去之后,赵光义也没有给...
原创 号...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18年”,死人无数,湖里的鱼多得随便一棍都可打着好几条…… 陈友谅与朱元璋...
原创 一... 我相信或多或少的小伙伴都看过“隋唐英雄传”,里面讲述了隋末唐初时期,跟随李世民一起打下大唐江山的诸位...
原创 鳌... 清朝初年,朝中先后出现两员权倾朝野的名将。一位是辅政大臣鳌拜,一位是大将军年羹尧。这两位属于标准的“...
原创 国... 政教合一这一类的词其实在世界近代史中十分常见,最早是在文艺复兴,中世纪会出现这样类似的词。 在现代,...
原创 他...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继位后兢兢业业十七年,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他在位期间,铲除阉党,平定内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