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唐军神李靖忠心不二,谦逊低调,李世民为啥隔三差五给他小鞋穿
创始人
2025-07-27 04:32:12
0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在位期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也在当年五月在太原起兵,加入到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起兵之初,李渊集中诛杀了一批隋朝官吏,以示和隋朝彻底决裂。

《旧唐书》记载,李渊和李世民亲自来到刑场监斩,这时,一个即将被斩杀的囚徒高声呼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一番话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他认定此人抱负不凡,于是立即向李渊求情,赦免了此人。

这个侥幸从刀下逃生的囚徒,就是日后威震四海的大唐军神李靖。李渊起兵之前,李靖担任太原郡下属的马邑丞。李靖当时对隋朝还挺忠心,不愿跟着李渊造反,孤身一人叛逃,结果被李渊抓了回来,所以才会被押赴法场险些丧命。

不过,李世民大概也没料到,他随便一句话救下的李靖,日后会成为唐朝的军界脊梁和武将之中的中流砥柱。在唐朝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带领精兵强将主要负责中原战线,而整个江淮战场、江南战场乃至岭南战场,长期由李靖独当一面,几乎以一己之力为唐朝打下半壁河山。

唐朝建立之初,周边边防形势错综复杂,对外战争极为频繁。李靖多次挂帅出征,击灭颉利可汗、吐谷浑两大强敌,为唐朝一雪渭水之盟的前耻,使得唐朝天威远扬,威震四夷。李世民能够戴上“天可汗”的桂冠,李靖的功劳首屈一指。

李靖不仅将略非凡,且人品高洁,他对唐朝忠心不二,从不居功自傲,为人谦逊低调,“临戎出师,凛然威断。位重能避,功成益谦”,“才略非常,而恂恂如不及,以沉厚称”,在唐初名将中,李靖近乎一个罕见的完人。

但离奇的是,李世民一向以慧眼识人、善于用人著称,对李靖的态度却令人难以捉摸。李靖德才兼备,近乎无可挑剔,李世民却隔三差五给他小鞋穿。

李世民登基后,曾大封功臣,“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一千户,李世勣、刘弘基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七百户”,而对于功勋卓著的李靖,则是区区四百户,赏格之低简直不入流。

李靖生擒颉利可汗,为唐朝铲除心腹大患,洗雪渭水之盟奇耻大辱,本该受到丰厚赏赐。李世民却鸡蛋里挑骨头,说李靖治军不严,“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对李靖痛加申斥。李靖立了大功,却被迫磕头谢罪,才算过了这一关。

李世民出征辽东时,李靖已经年过七旬卧病在床。李世民登门探望,想让李靖带兵出征,李靖表示病体支离难以胜任,李世民却语带双关地说:“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把李靖比作谋朝篡位的司马懿,李靖被迫强支病体跟随李世民出征。

公元644年,李世民和大臣们谈论唐朝将帅,说了一句话:“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功高盖世的李靖再次被他无视。

李靖为何如此苛待德才兼备的李靖?史书没有明言。但揆之当时的实际情况,无非有两种原因。一是李靖的军事才能远超李世民,且人品无暇、威望极高,李世民不免对他有忌惮之心,故此才会一而再、再而三敲打他,显示自己作为主子的绝对权威,想以此震慑李靖。

第二个原因,李世民深谙“鞭打快牛”的用人之道,故意鸡蛋里挑骨头找寻李靖的不是,防止李靖自满懈怠,以此激发他更加努力做得更好。不过,从客观角度而言,李世民这样做,对李靖未免太不公平了。对于李世民的用人之道,《资治通鉴》中有更为详尽地描述,请阅读《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十大昏君,明朝三位皇帝上榜,三位开国皇帝也成昏君 导语 中国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皇帝开始,...
原创 河... 在前面的文章中说了河北省1965年到1973年的详细的地域划分,今天在和大家说一下1974到1933...
原创 李...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若论开国功劳,他在兄弟几个中是最大的。按照《兴唐传》的说法,李世民之所以能...
原创 秦... 最初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就是用来夸赞秦始皇的,虽然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皇帝,但他建立的一些制度,我们至今...
原创 俄... 欧洲四大民族 欧洲主要有四大民族,即 拉丁民族、日耳曼民族、凯尔特民族和斯拉夫民族 。后三个民族则一...
原创 持... 朝贡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中央王朝对周边的藩属国(比如越南、朝鲜等)进行“册封赏赐”,而藩属国则认可中央...
原创 此... 此人父亲是清末首富,妻子是总理千金,自己却晚年凄凉,横尸街头。 民国时期,一个文人墨客精英涌现的文人...
原创 魏... 战国,是一个群雄并起,战争纷纭的时代。在战国时期,一个国家不管是称霸还是存活都必须依赖于人才。当时最...
原创 使... 这是龙胆亮银枪、五钩神飞枪、浑铁无缨杉篙枪、素缨蘸金枪、沥泉蟠龙枪、丈八点钢枪的比较。 赵云、王彦章...
原创 清... 相信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在中国封建制度下皇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没有任何权力能够凌驾在皇权之上。但其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