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辈分,康熙应该叫宸妃为姨奶,康熙皇帝是有名大孝子,但是扫墓时却不祭拜宸妃,这是什么原因呢?
宸妃就是清朝初期的海兰珠,她是孝庄的姐姐,但两人又共享一位丈夫,他就是清太宗皇太极。事情还要从皇太极娶亲开始说起。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他自小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十分勇猛,史料中记载这样一个细节,皇太极的骑射功夫十分了得,他使用的强弓即使是三个大力士都拉不开,由此足以想象皇太极的勇猛程度。
当时努尔哈赤面临着严峻的周边环境,而联姻成为联合各个部落的好办法,仅皇太极一人就迎娶了十五位妃嫔,当然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但是并不影响皇太极在其中发现一生的真爱,这个幸运的女子就是海兰珠。
海兰珠能够嫁给皇太极纯属意外,当年科尔沁部落首领将自己的女儿哲哲嫁给皇太极,但是哲哲始终没能生下儿子,这就意味着双方的联盟并不牢固,科尔沁在将来很可能会失去皇太极的庇护,于是科尔沁再次将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布木布泰就是以后的孝庄,而哲哲是孝庄的姑姑。
孝庄在嫁给皇太极后接二连三地生下孩子,可惜都是女孩,在封建社会尤其是游牧民族,女孩的地位与男孩就没有可比性。科尔沁部落首领心中焦急,既然如此不妨再嫁过去一个,而正好选中了海兰珠。
海兰珠这年已经26岁,虽然相比皇太极42岁来说算小的,但是海兰珠是二婚,不曾想,皇太极对海兰珠爱得死去活来,找到一生挚爱。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游牧民族对婚姻的态度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区别,当时科尔沁部落属于是弱势的一方,胆敢将二婚的海兰珠嫁给皇太极,足以说明当时这样的现象非常常见,皇太极毫不嫌弃且无比迷恋同样也证明这一点。
皇太极独宠海兰珠的原因很可能是皇太极幼年丧母,身边并没有人真正体贴关心,而成熟的海兰珠善解人意,让皇太极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情。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的崇政殿举行登基仪式,正式将国号改为清,此时海兰珠才嫁给皇太极一年,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海兰珠的地位。
三个月后,皇太极为五位后宫妃子举行册封大典,哲哲被册封为清宁宫大福晋,位居五位后妃之首,紧接着就是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大福晋,而孝庄则是位于五位后妃的末位。
虽然海兰珠在名义上是屈居第二,实际上在皇太极心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哲哲更多的是代表着象征意义上的,真正宠爱的是海兰珠。
海兰珠居住的关雎宫是从诗经“关关雎鸠”取名的,其中的用意不言自明,而海兰珠被封为宸妃更有深意,宸字还指北极星所在的位置,明亮而闪耀的北极星一般都会被指代皇帝的住所,武则天曾经也想要用宸这个称号,但是遭到大臣的反对,最终作罢。
后来,海兰珠不负众望为皇太极生下儿子,皇太极因此兴奋到癫狂,他因喜得子而大赦天下,并且直言表明这就是将来的继承者。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孩子在半年后就夭折了,此事对海兰珠和皇太极都打击巨大。
海兰珠最终因悲伤过度而去世,皇太极得知消息从前线疯狂赶回,最终无力挽救自己最爱的宸妃。
皇太极是战场上的勇士,也是情场上的痴儿,皇太极破格将海兰珠追封为元妃,要知道元妃是发妻的意思。皇太极经常去宸妃的安葬地祭拜,多次哭晕在地,任凭大臣们如何劝说都没用,两年后皇太极也驾崩。
在海兰珠生下儿子后,孝庄也为皇太极生下儿子,取名福临。在残酷的朝堂之争面前,感情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有用的只能是政治手腕和顽强毅力,而这一切都是孝庄身上展现出来的。
皇太极在世时,对孝庄并没有特别的感情,就算孝庄也紧接着为皇太极生下儿子,但是皇太极对孝庄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仍然一心只想着海兰珠。
康熙皇帝祭拜祖先为何不祭拜宸妃?
首先,宸妃并不属于康熙的直接先祖。
古代封建社会非常注重血缘关系,帝王家更是如此。皇室宗族一般都支系庞大,会有很多的分支,但是皇帝这一支肯定是最为尊贵的。
孝道是历朝历代都倡导的,皇帝在重要的节日或者发生涉及江山社稷的大事,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仪式告慰先祖。皇帝祭祖主要是祭拜直接先祖,如果正常情况下,皇位都是在一支上传递。
康熙的父亲是顺治皇帝,顺治的父亲是皇太极,母亲是孝庄太后,因此康熙祭拜顺治、皇太极、孝庄都是正常的,这些都是康熙的直接先祖,而宸妃是皇太极的妃子,与康熙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没有祭拜宸妃是很正常的现象。
此外,古代女性的地位远不如男性,皇帝作为天之骄子,能够跪拜祖先,但绝对不能跪拜其他人,更何况仅仅是皇太极的妃子,毕竟先祖的妃子是有很多个的。
有一种情况较为特殊,当皇后没有儿子,其他妃子的儿子登基称帝后,应该尊奉皇后为嫡母皇太后,生母为太后,将来百年之后如果祭拜先祖,两位太后都是要祭拜的,这是古代嫡庶之分的规矩。
其次,康熙对宸妃并没有任何感情。
宸妃自然不可能与康熙有交集,毕竟宸妃死的时候顺治皇帝还是幼崽,康熙皇帝对宸妃没有感情主要来源于孝庄太后。
海兰珠虽然是孝庄的亲姐姐,但她们两人之间的感情平平淡淡。海兰珠几乎抢了皇太极所有的宠爱,而正值花样年华的孝庄只是作为皇太极子嗣兴旺的工具,并没有得到他的真爱。
孝庄对皇太极的感情非常淡,在孝庄临终前曾经向康熙皇帝交代,以不愿惊动沉睡多年的皇太极为由,表达自己不愿与皇太极合葬的想法,希望能够安葬在顺治皇帝孝陵旁边。在雍正皇帝的巧妙安排下,孝庄太后如愿被安葬在昭西陵。
孝庄对康熙的感情投入非常大,是眼看着康熙一步步长大登基,君临天下的,而康熙对孝庄太后一直非常孝顺,相信孝庄也曾经给康熙讲到过以前那段岁月,康熙一定能够感受到孝庄的不容易,对海兰珠也不会有什么格外的感激之情,自然就不会额外开恩前去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