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嘉靖通过“大礼议”打击杨廷和,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6-23 07:03:04
0

嘉靖时期,杨廷和利用手中的权力,开始排斥在议礼中意见不同的人,提拔与己意见相同者。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杨廷和授意吏部,把张璁安排为南京刑部主事,使之远离朝廷,并寄语说“子不应南官,第静处之,勿复为大礼说难我耳。”同时,巡抚云南都御史何孟春和致仕家居都御史林俊,由于发表了“兴献王不宜称考”的意见,分别被安排为吏部侍郎和工部尚书。明世宗也没停止活动。

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他下御札一道,令加兴献帝、后以“皇”字。杨廷和等反对,明世宗声称这是慈寿皇太后的“懿旨”,“朕不敢辞,尔群臣其承后命”。嘉靖元年(1522年)正月,郊祀刚完,清宁宫后殿灾,杨廷和等称这大概是由于“兴献帝、后之加称,祖宗神灵容有未悦”所致。年少的明世宗虽不怕杨廷和,但迷信神灵,因之为其说所动,“乃从廷和议,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而皇字不复加矣”。这一次杨廷和算是胜利了,但其屡持异议,“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终于引起明世宗的不满。

杨廷和发现了这一点,自知前景不妙,因而“累疏乞休”。起初明世宗虽已“意内移”,而表面上还装出执意挽留的样子,到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终于亮出底牌,“听之去”,并“责以因辞归咎,非大臣道”。在杨廷和罢去之前,南京吏部主事桂萼经过与张璁长期讨论写给明世宗一个奏疏,继续发表与杨廷和相反的意见,明确要求明世宗速下诏旨,“循名考实,称孝宗曰皇伯考,兴献帝曰皇考,而别立庙于大内”。他还谈到,巡抚湖广都御史席书和吏部员外郎方献夫各有与其相同的主张。

明世宗见到这个奏疏,感到很合口味,下令:“此关系天理纲常,仍会文武群臣集议可否。杨廷和罢官后,吏部尚书乔宇和新任礼部尚书汪俊率领百官继续坚持杨廷和的主张。汪俊等统计了两种意见主张者的人数向明世宗报告:前后章奏,惟张璁等少数人意见一致,其他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皆与之相反。给事中张翀等三十二人、御史郑本公等三十一人,“各抗章力论,以为当从众议”。明世宗“怒其朋言乱政,俱夺俸”。在皇帝的盛怒之下,汪俊等退了一步,更议“于兴献帝、兴国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备尊称”。

但明世宗并不满足,他不正面答复这一意见之可否,下令调席书、桂萼、张璁等嘉靖三年三月,明世宗下令:本生父兴献帝、本生赴京集议。母兴国太后,今加称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又下令:“朕本生父母已有尊称,仍于奉先殿侧别立一室,尽朕追慕之情。”

这时,张璁、桂萼已奉召赴京行至风阳,从邸报上看到明世宗的上述命令,又写奏疏,极论两考之非,并且说“臣知本生’二字,决非皇上之心所自裁定,特出礼官之阴术。皇上不察,以为亲之之辞也,不知礼官正以此二字为外之之辞也。”六月,张璁、桂萼至京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七月,“复列十三事以上”,进一步征古援今系统地说明其主张,指斥“礼官欺罔之罪”。

明世宗根据张璁等的意见,屡次派司礼监太监到内阁找大学士毛纪等,要去掉其生身父母“尊称”中的“本生”二字。毛纪等力言不可,明世宗把他们召来大发脾气:“此礼当速改,尔辈无君,欲使朕亦无父乎!”毛纪等听后惶惧而退。接着明世宗即召百官至左顺门,正式下令:“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今更定尊号日“圣母章圣皇太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墨双桨:旭宇自作诗书法《人生... 旭宇书《文墨双桨》 释文: 人生归来鬓未霜,诗书不应愧斯堂。 西风古道披肝胆,孤篷落木过大江。 曾...
原创 秦... 在叙事的开头,我们要先明白隋唐时期的“门阀”的含义 门阀: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士...
原创 故... 大清朝此时流传最多的闲言碎语居然不是内忧外患,而是珍妃和光绪帝之间的恩怨情仇、痴男怨女的爱恋。本来慈...
央美美术馆首次展示国际艺术收藏... 妇女头像(油画)古斯塔夫·库尔贝 作 从19世纪的欧洲油画到当代艺术,跨越3个世纪;自美洲至大洋洲,...
原创 为... 从政治层面来说,明朝的集权制,在封建时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朱元璋废掉宰相,而创建的内阁制,虽然的...
原创 别... 三国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熟悉的璀璨之星。当中无数英雄人物和事迹,至今仍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
原创 楚... 还记得《芈月传》中的黄歇吗?我们可能都知道他与芈月的爱而不得,但是,我们不知道他与芈月分开之后发生的...
原创 历...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有句古话...
原创 毛... 一提起毛主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形象;但是我今天介绍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以的学者的形...
原创 晚... 1896年8月28日,晚清重臣李鸿章抵达纽约,开始了为期十天的访问,李鸿章一行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隆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