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毛主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形象;但是我今天介绍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以的学者的形象来展现,希望今天的学生读后能
学习其认真做学问
的精神,
多用脚去丈量土地,用心去感受知识。
勇往直前
古人云:
「知政失者在草野。」
而
青年毛泽东
则真正地
身体力行
了这句话。
不同于那些关在象牙塔里的学者和住在公馆里的高官
,1927年刚刚到武汉担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的毛泽东可以说是
一穷二白
,但他
并不在意
,
一直笔一把伞
,
穿着草鞋便开始走遍湖南的各个角落。
艰苦奋斗
从1月4日起,毛泽东耗时
32天一口气走访了湘潭县、湘乡县、衡山县、醴陵县、长沙县,总计长达700公里!
换算下每天毛泽东都走
二十多公里路
,虽然现在觉得不是很长的距离;但在当时
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甚至连柏油路
都没有的情况下,仅仅靠双脚,在
寒冷的
一月里,每天走二十多公里的山路,持续走了32天是需要
多大的毅力
,更何况没有现在的阿迪之类的运动鞋,而仅仅靠一双草鞋罢了,想必每天毛泽东的脚上都会
磨出血泡
;但是他一点也不抱怨,真是一个
创业者的形象
。
没有架子
不光走的路远,毛泽东还深入跟走访地的人们深切交流;由于本身就是湖南人,毛泽东很容易便与他们
打成了一片
,相比于今天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毛泽东算得上是一个田野调查的
先驱与鼻祖
;他虽然不是专业的学者,但其
以严谨治学的精神来搞革命
,这是他
最终取得胜利
的一大原因。
文以载道
经过了32天的深刻调研,毛泽东回来后很快挥笔写成了一部巨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洋洋洒洒写了两万多字,但是
字字珠玑
,充满了革命智慧和道理,可以说,这一部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先生,因为里面的
用词朴素,接近老百姓,道理浅显易懂,并且极有革命感染力
,这些都是后来毛泽东理论的特色所在。
由于深入农民群体,毛泽东很快意识到了
当时组织上的理论与现实的不符
,因此,他很大胆地提出要
依靠农民群体来将革命进行到底
,并且严厉批判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
右倾投降主义
倾向。
知行合一
毛泽东不光写成了一本书,而且立刻开始按照书中的想法组织农民运动;
他建立了中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于当年的3月7日开课,一开课便吸引了全国17省份739人,而上课的形式也以实践课为主,每个人都会获得一把汉阳造七九式步枪,每天都训练两个小时,每周还会到野外进行军事演习一次。毛泽东不管教导农民如何运动,他也亲身与农民兄弟们
同穿同住同训练
,由于
极高的个人魅力
,他很快便与农民兄弟们打成一块。
遭受挫折
但好久不长,由于
接地气的训练方式
,毛泽东和其学员已经形成一股
颇具规模的武装力量
;这可让本来就
多疑
的
蒋介石大发雷霆
,终于,在4月18日的这一天,蒋介石的野心彻底暴露,
他在南京另组了国民政府
,并且将毛泽东和其得力助手都列到了「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号通缉令
」上,在蒋介石的
迫害下
,毛泽东
不得不转移阵地。
但这时候的毛泽东已经将自己考察的成果彻底掌握,为今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面的故事便是大家都熟知的了,我在此不讲。
以上便是毛主席32天走了700里,写成两万字革命著作,摸索建立了组织农民的基本形式。由此可见,毛泽东不仅是个伟大的革命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借曹雪芹的话讲
「人间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因此我们应当学习毛主席这种
艰苦奋斗的精神
,拼劲全力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做学问,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