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词作家张养浩曾写过一首词《山坡羊·潼关怀古》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任何朝代的更替,造成的结果都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西晋灭亡时也没有逃过这个定律,公元306年,“八王之乱”经过战火纷飞才总算勉强平息下来。
这次战乱导致了晋武帝的嫡系子孙基本所剩无几,只留司马炽一根“独苗”。
可是司马炽也没有享受到这独一份的喜悦,因为有一支皇族远亲势力正旺,那就是司马越。
如果没有“八王之乱”,这一旁系亲属怎么会得到这个突然掉下的馅饼呢?司马炽登基后,身边也没有亲人朋友,只能任用司马越辅佐,有依赖就会有滋长权力的“腐朽”。
“八王之乱”本就是利益之争,对王朝的打击很大,但是这之后,也没有人去反思这个问题,西晋内部还在搞权力争斗。
西晋在此时已经摇摇欲坠,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伺机而动,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纷纷起兵,都想分一杯羹。
永嘉五年(311年),出身于匈奴族的汉赵皇帝刘聪,派遣大将刘曜、石勒、呼延晏等人第三次进攻西晋的都城洛阳,意图将其消灭。
这时本应该众志成城,可是西晋的权力斗争去正是炽热之时,特别是司马越更是排斥异己,把持朝政。
当外敌来犯时,西晋王朝已经派不出可以应战之人了,等石勒打到苦县平宁城时,襄阳王司马范、太尉王衍在内的宗室、公卿们全部被杀。
大家可以想象,这些人都被屠杀干净,那些士兵、随从又能得到什么好的结果,根据史料记载,那一次被杀之人超过十万之众。
“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晋书·卷五十九》中这样记载当初的惨烈。
守城之人没有了,接下来就是最可怕的兵乱。
汉赵大将刘曜、呼延晏、王弥在攻陷洛阳后,并放纵士兵在城中烧杀淫掠,当时的情况可以用血流成河,人间地狱来形容。
洛阳城破后,晋怀帝司马炽企图逃跑,可是依然被抓了回去。
一个王朝覆灭,王室宗亲的尊严也荡然无存,太子司马诠、吴孝王司马晏等皇室成员及大批公卿大臣,连同士兵及平民遇害者,其人数超过三万之众。
男人的命运大不了是死亡,女性的命运就更加悲惨,多数沦为了奴隶。
城内的惨状已经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城外更是尸骸遍野,宛如人间炼狱,宫殿房屋,民众百姓,公卿王族……几乎毁于战乱。
西晋遗帝晋愍帝在前期还未受什么折磨,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也备受侮辱,杂役、马前卒、伺候刘聪上厕所等等工作都做过,最后还是被杀掉了,死时才18岁。
匈奴、羯的统治者,用血腥和暴力赢得了胜利,他们把那些被奴役的人看成是战利品。
他们对失败者的态度很明确,就是奴役,西晋灭亡之后,司隶、冀州、青州、雍州发生大蝗灾,石勒把百姓剩下的粮食全部拿走,一点不给百姓留一点活路。
统治者的暴虐、灾荒等等,让老百姓看不到一点希望,那种漫漫无边的绝望其实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逆风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