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古代大刀要装铁环?史学家:遇见刀上有九环的人,赶紧跑
创始人
2025-08-18 09:04:38
0

自古持刀者,非武即军,耍一把大刀,往往需要有健硕的体格,无比的力气,还要有十几年的勤修苦练。

历史上,著名的用刀的人物有:关羽,凭借一把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

王双,大刀底下藏双锤,打得多少人措手不及;魏胜,大刀魏将以少敌多,兵破金城。

将刀作为武器的人,大都身怀绝技。

不过,后来却流行了一种,刀上穿铁环的铸造方法。

人们也都开始惧怕起刀上有铁环的人,遇到刀上有九环者,更是避之不及。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说法呢?

从古至今,武林一直都占据着中华民族心中的圣地。

提到武林,多少人热血沸腾,多少爱恨情仇,多少是是非非,都在武林中上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李白对侠客的描写,也是我们对武林高手的一种赞美。

然而,真实的武林,三教九流并行,豪杰枭雄同在。

更多的还是以功夫,作为防身的手段和方法,所以,一些力大无穷的人,会经常使用武器来作为防身的工具。

而大刀作为,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经常被一些,功力深厚的练武者所使用。

大刀本身就由实心纯铁制成,一般人都拿不起大刀。再加上大刀只有一面有刃,只能进行劈、砍这种大动作,所以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也导致,很多人在武器的选择上,对大刀望而却步。

因为刀法练得好,便是出神入化,练不好,还可能误伤经络。

所以,大刀作为一种危险性极高的武器,一般人不会轻易使用。

而那些擅长使用刀法的侠客,大都武功深厚,力大无穷。后来,随着各种武器的出现,民间工匠也对大刀进行了改造。

由于大刀比较笨重,使用者常常会只顾进攻,忽略防守。

在这一前提下,工匠们会在刀背上装上铁环,防止敌人用武器从大刀上方穿刺时,防守不到位。

大铁环的加持,也为大刀使用者增添了一些安全保障。

同时,铁环在进行劈砍等动作时,与刀发生碰撞,产生清脆的声音。

这种声音,不仅可以震慑敌人,还可以迷惑敌人的心智,扰乱敌人的注意力。

所以,刀上的铁环,并不仅仅只是一种装饰物,还增添了大刀的防守功能。

工匠在设计时,将大刀的铁环设置成六环,七环和九环,除了有防护作用以外,刀上的铁环,还可以起到一个测量的作用。

因为在战斗时,用大刀刺入敌人的身体,往往会因为刺入过深而拔不出来,这就容易错失良机,会被敌人钻了空子。

而刀上的铁环,可以防止大刀刺入过深,从而为战斗,增添几分胜算。

不仅如此,铁环还会带动刀,增加刀的惯性,加大杀伤力。

由于大刀本身的重量就很大,在刀上设置铁环,无疑会增加刀的重量,这也增加了大刀的使用难度。

所以,初学者会选择六环大刀,一般的民间武林高手使用的也都是六环大刀。

将六环大刀练习的出神入化后,方可使用七环大刀。

这七环大刀在民间还有说法,在中国的古代,七,这个数字一直被视为不详,所以,七环大刀在古代,也是凶神恶煞般的武器存在。

人们见到使用七环大刀者,往往都是敬而远之,一般的习武者,也不会使用七环大刀这样不吉祥的武器。

因为一旦使用七环大刀,就证明此人嗜杀嗜血,一旦背负这样的骂名,便容易会招致非议,引来灾祸。

如果说七环大刀还只是大刀中的一个中层水平,那么,九环大刀则是大刀的最高境界。

老人们也说,遇见以九环大刀作为武器的人,要躲得远远的。

因为能够使用九环大刀的人,必定是武林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武力值远超于普通人。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既然打不过,不妨躲远一些,才是上上之策。

大刀这类武器,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不过后期又出现了多种演变和创新。

比较著名的有戚家军,使用的戚家刀,当时作战大多以步兵为主,所以十分考验武器的耐用程度。

当时为了方便武器的统一配置,也让更多人可以携带武器在身。

舍弃了传统的大刀,而是产生出了一种重量更轻,更易于携带和佩戴的腰刀。

顾名思义,这种刀可以佩戴在腰间,需要时直接利刃出鞘,虽然轻,但是却十分坚固。

而且刀尖被做成了半弧形结构,十分锋利,整体也呈弯形刀形式,适合大部分军士佩戴和使用。

而戚家军使用的腰刀,虽然整体和明代使用的腰刀形状类似,但是在杀伤力和携带方便的程度上,则有很大不同。

原来,戚家军对腰刀进行了改造,采用了刀柄下弯的铸造模式,这样也方便持刀者的使用。

这一改良,帮助戚家军在战场上夺得先机。

这也成了人们后来,所称赞的“戚家刀”。

在冷兵器时代,大刀一直是各大武器排行榜中的佼佼者,练武者如果使用大刀,在气势上就会压倒对方。

还有很多人见到九环大刀就会望而却步,所以九环大刀虽然使用难度很大,但也有很多练习者希望凭借九环大刀,来获得社会地位。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火药的演进,冷兵器时代结束,大刀也因其操作难度过大,而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我们已离那片纷争的江湖,远之又远,多少往事都被掩埋在尘土中。

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我们遗忘,武术也不再是防身的工具,而成为了修身养性的业余活动。

这样一来,我们对于武术的关注就减少了很多,同时,对于兵器也就知之甚少了。

不过,这也并非是历史的退步,相反,这是武器进化的结果。

我们必将站在历史的前沿,回望过去的一切。虽然惋惜感叹,但是却也不必怀疑我们所要坚定前行的道路。

因为脚下的路,一直向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史... 提及唐僧,人们往往会想到《西游记》中的形象,这一形象深植人心,无论老少,几乎人人皆知。这主要要归功于...
原创 史... 玛雅文明的衰落一直是历史学界的谜团,各种解释和猜测层出不穷。有人提出外族侵犯、气候骤变、地震破坏、瘟...
原创 傅... 傅作义和白崇禧同为国军名将,两人谁更厉害? 俩人都是保定军校毕业,傅作义是第五期,白崇禧是第三期。也...
如果你喝茶 纵身茶海,不痴不悔, 举手投足犹如茶叶醇厚知味。 把心里话,泡入茶汤里, 茶香萦绕下,都是自己的气质...
原创 这... 这一仗,军长身中七刀,4个警卫员全部战死,战后却被撤职 世人都说1932年的霍邱保卫战是一场悲壮之战...
原创 号...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曾经国力强大,但从万历皇帝时期开始,明朝逐渐走下坡路。在与满清...
原创 揭...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贪... 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江苏淮安发生严重水灾,这个灾情让当时的清仁宗嘉庆皇帝很重视,嘉庆不光亲...
原创 战... 与昔日那些轻灵的小型战斗机不同,现代战斗机的尺寸不断增大,这一趋势令人深思。那么,为什么战斗机的体型...
原创 游...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