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国:诸葛亮为什么会被后代帝王所推崇?原来是这个原因
创始人
2024-11-07 05:35:38
0

原标题:解析三国:诸葛亮为什么会被后代帝王所推崇?原来是这个原因

喜欢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要说谁是三国时期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人,那一定非诸葛亮莫属。尤其是从明朝年间开始,一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从此更是把诸葛亮捧上了神坛,成为了民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完美形象的化身。小说里面一系列关于诸葛亮脍炙人口,神机妙算的故事更是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人深陷其中津津乐道,不能自拔。

从心理学上分析,一个人的名气越大,那他除了会受到更多的肯定之外,也会遭受到外界更多的批评和质疑。这不,到了我们近代,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时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气象,当诸葛吹遇上了诸葛黑,两边学者那都是说不尽的口水大战。

支持诸葛亮的学者对其疯狂的崇拜:

一篇隆中对,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江东赤壁之战,舌战群儒更是无人能敌;抢占荆州,更是把江东君臣玩弄鼓掌之中;兵出益州更是让刘璋闻风丧胆;七擒七纵,则是使孟获心悦诚服;起兵北伐,更是报先帝知遇之恩;一篇后出师表,更是两袖清风;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让多少人泪流满面。

而反对诸葛亮的学者则是吐槽的体无完肤:

什么火烧藤甲军那是无从谈起;新野败曹操更是无稽之谈;弃新野,败当阳,走樊城,奔夏口更是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更是无中生有;偷袭益州更是不讲信义道德;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更是屡战屡败,国力耗尽;不看天下大势,固执己见,多次兴兵更是不体察民生疾苦,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说谁就完全是对的,也不能说谁就完全是不对的。一个人既然名满天下,自然也就会谤满天下,经得起推敲,受得起质疑才无愧伟人之化身。

不过能够让诸葛亮有这么多质疑的声音,相信一部三国演义在中间起了很大的“蛊惑作用”,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但是在明朝之前是没有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小说的,有的只是一些残存的历史资料供后代学者研究学习的。据不完全统计,后世的多数帝王都是对诸葛亮大加推崇,以至于唐朝著名诗人都写了一首诗用来赞扬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没有《三国演义》那些虚构的故事时,为什么历代帝王在各个地方为诸葛亮立宗立祠呢?为什么后代无数诗人对他吟歌作诗大加赞扬呢?其实在杜甫的那首《蜀相》里面已经有所体现了。

没错,就是忠义。一个国家的忠臣良将越多,这个国家也就会非常强大稳固,繁荣兴盛,一个帝王身边最需要的也就是忠肝义胆的能臣异世,纵观历朝历代,忠臣良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诸葛亮的才能是经过所有人认可的,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快速的使刘备从一个蹉跎一生,犹如丧家之犬的人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荆州,而后又马不停蹄的向外扩张,攻取西川。帮助刘备建立了自己的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内修军政民生,外结江东孙权,南抚夷越,北联诸戎,使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一时间,刘备账下人才济济,诸葛亮也因为自己的卓越功勋成为蜀汉政权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关羽张飞相继被杀后,不听从诸葛亮建议而起兵伐吴,最终兵败夷陵,白帝城托孤。在刘备临死时立下誓言:”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让多少人为之动容。

一篇前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曾让多少人侧目泪煽。

一篇后出师表: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更是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最后的一句:“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智者仁人又更是让多少人为之动容。

这种集智慧,清廉,忠诚于一身的贤臣完人又怎会不被后代帝王所推崇,被无数学者所追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波... 午夜时分,十九架无人机像幽灵一样越过边境,闯入波兰领空,防空警报骤然响起,F-35战机升空拦截,导弹...
9月11日新闻夜览 解决看病就医急难愁盼,卫生健康部门这样干 在1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上,国家卫...
芒种:新麦归仓 廪实民丰 彩绘胡人头陶囷。 6月5日,芒种,仲夏的风掠过关中平原,麦浪翻涌如金色海洋。轰鸣的收割机叩响丰收之门...
原创 一... 清朝有两位著名的太后,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两位太后都曾是妃子出身,凭借儿子得宠,实现了显赫的地位。然...
原创 为... 我们常常对古代皇室成员充满羡慕,认为他们的生活如同天堂,身着华丽的服饰,居住在气势磅礴的宫殿之中,品...
原创 为... 清军入关并成功占领北京后,满洲的多尔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举措来拉拢汉人,稳固其政权。例如,他为崇祯帝...
开屏热搜放大镜|昆明4号线男子... 嘿,大家好! 开屏热搜放大镜闪亮登场! 在这里,开屏新闻记者将落地热点新闻,深入挖掘热搜背后的新闻故...
原创 明... 明朝时期,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富翁,人人皆知,他就是沈万三。原名沈富的他,与同样才华横溢的弟弟沈贵被父母...
原创 百... “此消彼长”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历史的轮回总是如此。正如今天我们讨论的蒙古与女真,这两个...
原创 司... 司马懿最早在河内崭露头角,他通过在许多内外职务中的表现,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凭借着仁爱之德以及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