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受到列强欺凌和朝廷剥削的百姓纷纷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规模较大的起义,他们以耕者有其田为口号,赢得了广泛支持,但最终却在内部问题导致土崩瓦解。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奋战到最后,但面对太平天国的败势,孤身无力,最终沦为囚犯。按理说,作为朝廷的要犯,他应该被押送至京城受审后再行处置。然而,抓捕他的曾国藩却擅自将其处死,未敢将其带往京城。这其中必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直到1962年,曾国藩的后人公布了一批关键历史资料,我们才揭开了李秀成被杀的真相。
李秀成,广西人,出生于道光三年。家境贫困,没有自己的耕地,只能为他人务农,勉强度日。舅舅读过书,在村中私塾当教书先生,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帮助李秀成接受教育,尽管由于家务活的分担,8岁时只读了两年书便不得不离开私塾,辅助家计。然而,舅舅并未放弃他,而是鼓励他在劳动之余继续学习。这段经历为李秀成后来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1851年,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起义,李秀成也参与其中。由于受到洪秀全的不信任,尽管立下了战功,他未得到提拔。幸运的是,东王杨秀清重用了李秀成,任命他为左四军帅。在天京事变后,李秀成得到了更多的重用。然而,太平天国在1864年6月16日被湘军攻破,李秀成在这一危急时刻,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新任天王,自己骑了一匹劣马。由于马匹疲劳,他未能逃脱,最终躲藏在天京郊外的农民家中,于6月20日被捕,被押送到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军中。
曾国荃对他实施酷刑,威胁要活剐他。尽管李秀成被刺伤肩膀和大腿,他仍然坚忍不拔。随后,曾国荃将他送到曾国藩那里。曾国藩说服李秀成写下了一份自供状。然而,这份自供状引起了争议。李秀成在供词中表达了愿意投降,但这可能并非他本人的意愿。供词长达74页,三万六千一百多字,但曾国藩对其进行了删减,最终呈上去的版本只有两万多字。曾国藩将写完供词的李秀成押送至刑场,判处凌迟之刑。这一过程中曾国藩删减了涉及湘军淮军不利的内容,以及一些歌颂太平天国的文字。由于曾国藩的上书中洪秀全是畏罪自杀,他还删除了李秀成对洪秀全死因的陈述。最终呈上去的版本中,李秀成被指责变节投敌,言辞严厉。这一切证实了曾国藩篡改了李秀成的供词,不敢让他活着进京,而是私自处死。
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仍然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曾国藩篡改供词的原因是为了掩盖湘军淮军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李秀成在供词中劝说曾国藩拥兵自立,反对朝廷,这是不能让慈禧知道的。不论真相如何,曾国藩私自处死李秀成的行为,为历史留下了一个不可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