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举办“千叟宴”,为何多位老寿星在用过御膳后不久便去世了?
创始人
2024-11-06 04:22:58
0

原标题:乾隆举办“千叟宴”,为何多位老寿星在用过御膳后不久便去世了?

乾隆,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长的皇帝,其生命之长寿令人瞩目。在他的统治下,清朝历史上举办的一场千叟宴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盛宴,然而这场宴会的热闹背后却掩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

乾隆八十六岁的时候,即嘉庆元年(1796年),他举办了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千叟宴,列席者竟多达3056人。宴席热热闹闹,气氛融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些老寿星在用过御膳后不久便相继去世的悲剧。这一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千叟宴的由来与乾隆的祖父康熙有着紧密的关系。

康熙皇帝在位时,曾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农历三月,在畅春园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以庆祝他的60寿辰。康熙为此创作了《千叟宴》的诗歌,为这一盛会命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他为了预祝即将到来的70岁寿辰,再次在乾清宫举办了千叟宴,规模空前,预宴者多达一千九百余人。

然而,雍正在位时,并未举办千叟宴,相反,乾隆在位时分别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举办了两次千叟宴,规模更是超过了康熙时期。对于这两次宴会,清朝宗室、礼亲王昭梿在《啸亭续录·千叟宴》中详细记载:“康熙癸巳,仁皇帝六旬,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一千九百余人;乾隆乙巳,纯皇帝以五十年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

乾隆的千叟宴在规模和赏赐上均超过了他的祖父康熙,显示了乾隆时代清朝的繁荣。在千叟宴的盛况中,老人们共同参与,其中以五千九百余人的参宴者和一些百岁老民最为引人注目。千叟宴的背后是乾隆对天下臣民的关爱和对皇室传统的延续。

然而,乾隆六十年(1795年),为了不逾越康熙在位61年的纪录,已经85岁高龄的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颙琰。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他举行了庄严而盛大的禅让仪式,宣告退位为太上皇。同年,他又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这一次的宴会与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不同之处在于,宴会赴宴老人的年龄相应地从60岁改为70岁,并且参宴者数量大大超过了前一次。

在这场宴会中,乾隆亲自宣布千叟宴开宴,列名参席者达3056人,列名邀赏者达5000人。这场千叟宴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为太上皇送行增添了别样的辉煌。然而,千叟宴举办后不久,一些老人在回去后突然病故,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那些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些离京师近,如来自直隶、山东和河北的老人,避免了长途跋涉和舟车劳顿。然而,来自南方或西南、西北、东北等偏远地区的老人却历经千辛万苦,一些甚至是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的老人。加上他们的年龄已经在70岁以上,腿脚已经不便,因此长途旅行更是令人心生怜悯。

这些老人为了参加这场由太上皇和当今皇帝邀请的盛宴,怀着对皇恩的感激之情,拼命赴京。然而,长途劳顿导致一些老人回到家乡后很快便去世。对于一些南方来的老人来说,正值北京最寒冷的冬天,他们难以适应这样的气候,加之长时间的舟车之苦,很多老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宴会期间,乾隆对千叟宴的用心可见一斑,菜品之丰盛更是让人瞠目。据清宫档案记载,宴席主要包括两个火锅、猪肉片、煺羊肉片、鹿尾烧鹿肉、各类荤菜、蒸食寿意、炉食寿意、乌木筋、肉丝烫饭等。这些菜品在老人看来虽然奢侈,但在年迈的他们看来却也是一场折磨。由于老人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肠胃功能已大不如前,再加上北京寒冷的冬天,食物从热转凉,导致老人们大吃大喝之下,不少人患上了肠道疾病。

在宴会期间,一些老人情绪激动,有的喝醉、有的狼吞虎咽,导致不少人在宴会后出现身体不适。一位参加者回忆道,乾隆帝和嘉庆帝一露面,台下跪拜山呼万岁的老人中就有不少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当场昏厥。整个宴会的过程中,一些老人甚至因为各种原因在现场去世。而宴会结束后,回程的长途跋涉更是加重了老人们的身体负担,导致一些老人在回到家乡后中途去世。

千叟宴的举办,虽然表达了乾隆对天下臣民的关爱,延续了康熙的尊老传统,但却也成为了一场悲剧。老人们远道而来,虽有皇帝的关怀,却因为长途跋涉、寒冷气候和宴会的过度享受而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千叟宴的举办,让人看到了乾隆作为一个皇帝的温情一面。在宴会中,乾隆面对着众多的皇子、皇孙、皇曾孙和皇玄孙,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宠爱。作为一个从小就以皇祖父为榜样的乾隆,在位年间创立了可以与皇祖父相媲美的盛世。尽管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一些危机,但他依然通过举办如此规模的千叟宴来维持表面上的繁荣。

然而,千叟宴的背后却埋下了悲剧的伏笔。长途跋涉、暴饮暴食、情绪激动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参加宴会的老人们遭受了巨大的身体压力。为了一睹皇帝的风采,这些老人不惜劳累,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皇帝的面容。千叟宴成为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场盛宴,却也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场折磨。

这场盛宴的举办,不仅使乾隆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让人们反思了这场盛宴的真正意义。宴会的壮丽场面和老人们的悲歌壮烈相映成趣,展现了乾隆晚年的关怀与富丽堂皇。然而,却也给这一段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成为清朝晚期盛衰交替的象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彭... 1980年,我国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彭加木失踪案,特别是在最后彭加木仅仅留下了一张写着“我往东去找水...
原创 曹... 东汉末年,荆州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逐渐形成了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割据的局面。随着关羽失误导致失去...
原创 清... 在历史书籍中,大家都知道清朝有一位著名的贪官——和珅。作为皇帝身边的宠臣,他的贪婪程度令人震惊,几乎...
原创 慈... 在1908年,光绪帝的健康急剧恶化,由于光绪帝无子嗣,继承人选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光绪帝是慈禧唯...
原创 康... 康熙帝,作为清朝历史上最为显赫的一位皇帝,为清朝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治理不仅使国家步入了一个...
原创 雍... 清朝历史上,整顿吏治、倡廉反贪的皇帝当属清世宗雍正皇帝。雍正继承了康熙盛世的成果,带领清朝进入了乾隆...
原创 晚... 在历史的长河中,百余年只是一瞬,但这段时光足够让许多往事与人物渐渐消逝于尘埃之中。为了探寻晚清社会的...
原创 魏... 诸葛亮手下,有两位备受称赞的猛将,他们分别是魏延和姜维。许多人认为魏延是蜀军最强的猛将,甚至有人称他...
原创 王... 前言 中国历史长河中,不乏传奇的美丽女子,她们或凭才华,或凭美貌,成为历史中的经典人物。然而,其中...
时光相册·“唤醒”旧时光|电报... 编者按:时间,像一条大河,不停地往前奔流。老照片,宛如一座桥,让我们能够回到记忆中的彼岸。然而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