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嘉靖皇帝下旨,封陶仲文为恭城伯,俸禄1200石。根据明朝律例的规定,公务员不得被封为公爵。即便是要被封为伯爵,也必须做出巨大的贡献才能够被封。比如王守仁就是因为平定了朱辰灏叛乱而被封为伯爵。这个陶仲文原来只是一个九品小官,并没有王守仁的功绩。为什么他被封为伯爵?
1、一步登天
陶仲文,湖北黄冈人。嘉靖年间曾任黄梅县官,后升任辽东库使。当时陶仲文还只是九品小吏。他既不是科举出身,也没有显赫的人生经历。他没有进一步晋升的希望。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陶仲文的命运!陶仲文官期满后,需要到京城报到,于是就寄宿在老朋友邵元杰家里。
邵元杰,清宫龙虎山大观园道士。嘉靖初年被征召入京,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嘉靖帝封邵元杰为“至诚真人”,还“授礼部侍郎,赐一等俸禄”。但当时宫中存在“黑势力”,邵元杰无力应对,于是向皇帝推荐了陶仲文。原来,陶仲文早年也学过道教,“在罗田万峪山受伏水诀”。
2.皇帝的“导师”
嘉靖十八年,陶仲文跟随嘉靖帝到湖北。路过卫辉时,一阵旋风包围了皇帝的车子。嘉靖帝问陶仲文这是怎么回事,陶仲文回答说:“主火。”果不其然,当晚皇宫发生火灾,烧死了不少人。从此,嘉靖帝对陶仲文的话深信不疑,封他为“神孝护国、弘法弘法、真忠孝真人”,并赐名陶。仲文之子、女婿、侄孙。
后来嘉靖皇帝病了,经陶仲文祈祷病情才好转。嘉靖帝大喜,“特赐少保、礼部侍郎,久而加少甫,仍为少保”。陶仲文只是一个低级官员。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了“三孤官”。宫廷政变后,嘉靖帝西迁,不再召见大臣。能经常被召唤的只有陶仲文。他“每次都被让座,称其为师,而不出名”。陶仲文成为皇帝修道的“导师”。
3. 被封为伯爵
此后,嘉靖皇帝继续赏赐陶仲文。比如,大同抓到奸细,嘉靖皇帝“功劳于上玄,封仲文为少主,仍任少保少爷”。明朝历史上有“一人担三孤,唯仲文一人”的说法。嘉靖二十九年,“京师多灾”。陶仲文认为“解决不公的唯一办法就是下雨”。没过多久,果然下起了雨。嘉靖帝大喜曰:“因平狱有功,封忠文恭丞叔,年俸一千二百石。”
陶仲文虽然得到了嘉靖皇帝的信任,但他却十分谨慎,“小心谨慎,不敢乱来”。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陶仲文病倒。他决定“勇退”,于是向皇帝提出退隐还乡,同时“献上多年来所赐的蟒玉、金宝、法冠和白金万两”。 ”。嘉靖帝同意了,经常派人去看望陶仲文。嘉靖三十九年,陶仲文病逝,享年八十余岁。嘉靖皇帝十分悲痛,谥号“荣康惠素”。
参考资料: 1《明史》; 2.《明史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