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700年,一位卓越的名臣狄仁杰辞世,他尽心尽力为大唐效力,却未能帮助太子李显实现复兴大唐的梦想。尽管李显未能夺回皇位,但狄仁杰在他身边埋下了一颗政治棋子,那就是身任宰相的张柬之。狄仁杰曾预言张柬之具备“相邦”的才能,并意识到他可能是大唐复兴的关键人物。随着武则天年老体衰,政务不再得心应手,张柬之等人看准了时机,联合太子李显,通过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最终让大唐江山恢复了李姓,由李显接手。然而,李显的人生却是坎坷曲折的,多次登基,多次被废黜,这一切的背后都与他的母亲武则天有关。
李显作为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三个儿子,嫡长有着登基的资格。然而,由于他的两个哥哥相继离世,李显成为意外的皇位继承者。李弘在二十三岁时突然猝死,而李贤因才能被武则天所猜忌,最终被赐死。武则天以其母亲身份的特殊地位,让李显得以登上皇位。然而,这位母亲的权谋也使李显的人生饱受波折。武则天的残酷手段显而易见,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李贤的命运可见一斑,因为他才能过人,却因被武则天猜忌而不得善终。李显的一生堪称跌宕起伏,屡次登基又屡次被废黜。当他再次登基时,虽然终于扬眉吐气,却面对着张柬之等人这几根“刺”。
在“神龙政变”后,为了表彰张柬之等人的功绩,李显封他们为王。这在李唐的传统中较为罕见,被称为“神龙政变”或“五王之变”。然而,这几位王爷的权力过于庞大,李显开始对他们心存疑虑。在这个时候,姚崇这位名相也参与了政变,尽管其地位不及五王,但他的表现却引起了注意。当武则天退位时,群臣欢呼,唯独姚崇大声哭泣。张柬之等人担心姚崇可能带来灾祸,但姚崇却表达出对武则天的忠诚和对旧主的怀念。这一哭不仅没有引来灾祸,反而让姚崇在政治上更为得寸进尺。
然而,五王的权力之大使得李显忧心忡忡,他感到这几位王爷不可忽视的威胁。在历史长河中,类似权臣作乱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也曾步步逼迫年幼的太子。由于历史的重演,使得李显对张柬之等人更加戒备。最终,张柬之等人在武三思和韦后的栽赃下,命运凄惨,其中崔玄暐和桓彦范更是在发配前夭折。而姚崇则因其聪明政治眼光,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加官进爵,成为政治风云中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