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二年11月21日,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造反,拉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由于清朝准备不足,起义军在战争初期进展非常顺利。川黔不战而败,吴三桂在湖南屡战屡胜。康熙十三年二月,吴三桂叛军迅速占领长沙、岳州等地。然而吴三桂并没有乘胜渡过长江,导致他错失了战斗的机会。这到底是为什么?
1. 妄想的和谈
吴三桂连战连胜后,开始幻想与清朝和谈,于是优厚地对待被关押的清朝使节,并允许他们带着自己给康熙皇帝写的奏折北上。奏折中,吴三桂的语气十分嚣张。他炫耀自己的战功,认为自己已经收复了明朝三分之一的领土。于是,他请求与清朝分河统治,以达到破土立王的目的。同时,吴三桂在和谈中还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子孙。
当时,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留在北京当人质,同时迎娶了皇太极的女儿。吴三桂和公主生了很多儿子,都在北京。吴三桂叛乱后,康熙帝下令扣押吴应熊及其子孙。吴三桂之所以不愿意过河,选择和谈,就是想换回自己的子孙。他在奏疏中向康熙帝提出了这个条件。
2、有所顾忌
吴三桂对将领们说:“你们不知道实情,我跟他服役多年,他的骑兵和射箭是最不合适的。现在我们有山挡水,还能守卫自己。”如果我们去平原,你怎么能打败我们?”过去了。”事实证明,吴三桂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此时八旗铁骑的战斗力已经远不如以前了。再加上吴三桂此时已经是花甲之年,心情十分郁闷。他已经没有信心敢于进取了。
3. 错失机会
康熙帝看到吴三桂的信后,反应十分冷淡。在他看来,吴三桂诡计多端,和谈根本不可能实现。与此同时,康熙皇帝也做出了决定,以表明他彻底镇压叛乱的决心。康熙皇帝下旨:“将吴应熊及其子吴士林绞死,其余幼子免死入仕。”消息传到湖南,吴三桂非常伤心。他没想到他的信会加速他的子孙的死亡。
参考资料: 1《旧金山简史》; 2.《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