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满汉不准通婚”之所以被误认为是清朝的祖制,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对满族血统的保护,而这种保护政策确实存在。然而,这种所谓的“血统保护”政策却十分有限。它限制旗人与平民通婚。特别是旗人妇女不得与平民男子结婚,而平民则没有旗籍。汉族人。
此外,还有皇太极将女儿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等例子。
但实际上,普通满族男子并不遵守这一制度。满族男子常纳平民女子为妾。当然,在那个时代,纳妾算不算通婚还是有争议的。不过,宗亲王爷还真不敢与民间女子通婚,至少在宗亲玉证上是不敢的。但与旗人汉族女子通婚的记载较多,下文将详细论述。
所以这样一来,只要旗人之间有通婚,就不存在违反祖制的问题。那是不是汉人、满人嫁给王公贵族就没有区别了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而且差别是巨大的。
另外,可能还有四位妃子(妃子)和几位公主(妃子、温室姑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主并不一定是贵族头衔。不要被电影和电视剧误导。其实Princess可以理解为“女孩”。
而那些陪伴皇子、王爷的那些地位低下的妃子甚至公主又是什么来历呢?这些人大多是保衣奴或辛者库,而且多为汉人。这里要注意的是,宝衣仆和辛者库都是皇帝或亲王的私人仆人,也都在旗内(内八旗)。但顾名思义,这些人的名义地位比普通旗人(外八旗)要低得多,因此此类出身的女性起点相对较低。
下面举几个“逆袭”的例子来说明举旗的好处。
佟(贾)家族实现了从汉军旗人一跃成为满洲最显赫的旗人。从此,童家正式成为清朝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佟(贾)家族之所以如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宠幸,不仅是因为他们家族为清朝立下了赫赫的战功,还因为康熙皇帝的母亲萧康章皇后就是佟贾家族,也就是说,康熙皇帝的母亲是佟佳氏。汉族人。
另一个例子堪称清朝历史上最强逆袭之一,那就是孝义春的魏家家族。韦家出身于镶黄旗宝彝。如上所述,名义上的包衣地位还不如外八旗。然而到了乾隆时期,由于其主子,尤其是上三旗宝仪的权威,他的生活地位大大提高。他超越了普通旗人,但仍然无法摆脱自己名义上的“奴隶”的低贱身份。
嘉庆初期,孝宜纯皇后的父亲韦庆泰也被追封为“三等公爵”,母亲杨氏被追封为一等夫人。和魏嘉家族一样,家族将旗帜从满洲的“内八旗”扛到了“商三旗”,还有纯妃妃,也就是弘州太子耿的生母。正因为有这个关系,耿氏才被顺利带入了黄旗下的满洲。当然,能够实现如此逆袭的,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在那个等级森严、男尊女卑的时代,上述不平等其实是常态。
参考资料:《清史稿》、《八旗通志》、《清史实录》、《日常生活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