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
#历史的细节#
?
背景
提起河北袁绍,大家想到的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绍长相英俊,二十岁时就成为一县之长,为人清正能干。
后来,恰逢东汉末年,诸侯混战,袁绍凭借家族威望和自身的努力,一举吞并青幽并冀四州,成为天下第一大诸侯,拥兵十几万。
然而,为何在官渡之战战败后,袁绍如此庞大的势力随着袁绍的病逝土崩瓦解,最终被曹操所灭。
与其相对比的话,同样是赤壁之战战败后的曹操,却能够凭借北方的土地人口,迅速恢复实力。
曹操和袁绍同为北方霸主,为何他们死后,其延续的势力却截然相反,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帝王之家的痛点——储君的选定
1.袁绍的做法
袁绍成就霸业之后,随着岁数大了,开始考虑接班人选,人选将从他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中选出。
当时,袁绍十分疼爱小儿子袁尚,有意立袁尚为继承人,但是,却顾及到“废长立幼,乃取祸之道”的这一古训。
于是,犹豫不决之下,干脆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都督,次子袁熙为幽州都督,三子袁尚跟随自己身边负责治理冀州。
美其名曰让三子各管理一州,考验三子的治理能力,实际上就是想让袁尚跟在自己身边熟悉政务,好接他的班。
果然,袁绍死后,三子为了争夺继承人之位,各自为战,庞大的袁绍势力也因此四分五裂,元气大伤。
最终,被曹操抓住时机,各个击破,逐步消灭袁绍政权。
无独有偶,就拿同是三国时期的荆州军阀刘表,他因为疼爱小儿子刘琮,所以,不顾大臣反对,坚持立年幼的刘琮为接班人。
结果,刘表死后,年幼的刘琮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竟然不战而降,将刘表辛辛苦苦的基业送给曹操。
“废长立幼,取祸之道”,古训有道理!
2.曹操的做法
面临同样的境遇,曹操的做法就比较符合古训。
早年间,曹操虽然没有明确定继承人,那是因为实力过小,但是,
从曹昂作为庶出的长子被过继到正室丁夫人膝下,可以看出,曹操有立曹昂为接班人的打算。
后来,曹昂因为保护曹操战死后,年龄较大的曹丕和曹植成为了有力竞争者。
这时,曹操根据两人的表现和德行,
最终确定了为人谦逊的曹丕为世子,符合古训:立贤者为储君。
果然,曹操没看错人,曹丕继位后,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和治理政务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使得他在与刘备和孙权的对立中依然保持着优势。
小斌说——浅谈解决立储的痛点
关于立储之道,沮授曾经建议袁绍说:“一只兔子在大街上乱跳,人们会争先恐后抓捕它,只要一人抓到,其他人也就停下来,做自己份内该做的事。选择的继承人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应该选择德行高尚的,如果德行不分伯仲,那就通过占卜来定。”
这段话点明了解决立储问题的两个要点:
其一,立储宜早不宜晚,有利于政权内部的稳定。
其二,立储按照立长不立幼,立贤不立愚。
关于立储之道,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