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朱元璋在中原郴州与元军展开激战。朱元璋寡不敌众,战败后逃往他曾经居住过的破庙。
庙宇废墟后面是太昊陵,是人文创始人太昊伏羲之墓。朱元璋说:“师父救救我吧,如果你能保我安然无恙,将来得天下,我一定会按照我的宫殿重建你的庙宇。”
朱元璋话音刚落,就看见寺庙门口有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元军追至寺庙门口,看到门上结满了完整的蜘蛛网。他们推测里面没有人,朱元璋就逃走了。
多年后,朱元璋回到故乡钟离,举起了反元大旗,屡屡击溃元军的反扑,后来即位称帝,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成为洪武帝后,始终没有忘记祖先的庇护。后来,他还巡游汴梁,驻扎郴州,到伏羲陵三拜,叩头九次。
以上就是朱元璋与太浩陵的故事。里面的剧情可能有很多不真实的地方。但无风无浪,无本草无根。历史上,朱元璋对太浩陵极为推崇。
朱元璋遍览帝陵,认为太昊陵排名第一。朱元璋称帝后,确实派官员巡视陵墓,并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
明朝其他皇帝,如英宗、万历等,也多次拨款对太浩陵进行大修,增建宫殿、庑殿等建筑,才使太浩陵有了现在的规模。
古语云,南有金陵,北有浩陵,充分说明了南京金陵与淮阳太浩陵的密切关系。两者都受到明代皇帝的重视,建筑风格也十分相似。
据史料记载,伏羲教大家捕鱼打猎、饲养牲畜、烘烤烹调食物、创造婚姻制度、书写八卦、制作乐器等。这结束了原始的生活方式,统一了中国的各个部落。
伏羲出生于成吉(天水),建都陈地,死后葬于陈地。这里的陈地,就是今天的周口市淮阳区。伏羲之后,后人对他的陵墓太昊陵进行了巨大的祭祀,先是陵墓,后是寺庙,后来成为寺庙,甚至成为城市,规格越来越高。
我们今天看到的太昊陵,就是根据伏羲先天的八卦数学而建的。内外城墙规模宏大,宫殿雄伟壮观,在明清时期逐渐定型。
今天,我们去太浩陵,不仅感受到了古老而悠远的文化气息,也感受到了难得的先民盛会。据说,2008年,神社单日参拜人数达到82万人次,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