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最简僿,其心专一。"这是《史记》中对秦国先民的经典描述。但这种“简僿"究竟意味着什么?让我们走进先秦时期,看看变法前的秦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秦国地处西垂,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偏僻"的地方。《史记》记载:“秦居西戎中,与诸夏远。"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秦国是个乡下地方。就好比现代人说:“他是从农村来的。"
但有趣的是,正是这个地理位置成就了秦国的特色。秦国西临戎狄,不得不经常与游牧民族打交道。这种环境造就了秦人彪悍的性格,也让他们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就像一个从小在山区长大的孩子,自然比城里娃娃更擅长爬山。
变法前的秦国在文化层面上确实比较“土"。《史记》中说:“秦人不好学,耻于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以至于孟子都说:“东家丧,西家哭之,比于今之秦人则已贵矣。"意思是说,秦人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东家死了人,西家知道去哭丧,对秦人来说都算是很有教养了。
但这种“土"是相对的。就像现在北上广的人可能会觉得三四线城市的生活方式很“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四线城市就一无是处。秦国的这种“土"恰恰让它少了许多礼教的束缚,反而为后来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很多人以为变法前的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这其实是个误解。我们来看几个史实:
打个比方,变法前的秦国就像是一个有矿的“土豪",虽然举止粗鄙,但并不穷。
变法前秦国的政治制度确实比较原始。比如:
但秦国政治上有一个独特优势:没有根深蒂固的世卿世禄制度。这就像一张白纸,反而更容易画出新图画。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商鞅变法能在秦国顺利推行,而在其他六国却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就像是一个“土豪"突然开始学习现代管理,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了行业龙头。
变法前后的秦国,就像是一个原始但充满潜力的少年,在经过严格的训练后,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战士。虽然这个战士可能还是不太懂得吟诗作赋,但他的实力已经足以改变整个时代。
有趣的是,秦国的这种“后发优势"反而成就了它的霸业。就像现在的一些新兴科技公司,正是因为没有历史包袱,反而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商业模式。
所以说,变法前的秦国确实比较落后,但这种落后是相对的,而且主要体现在文化层面。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秦国其实具备相当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简僿"的特点,为后来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虽然表面粗糙,但只要方法得当,终能成为绝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