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是古代传统之一,廉就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财务;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为官为人,清正廉洁是根本,学习自古流传下来的清廉小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
林则徐赴任途中留清名
林则徐(1785—185([1]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年埃村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1838年11月,钦差大臣林则徐肩负着禁烟重任,离开京城,向广东进发。
是时,别说钦差大臣,就是一般京官外出,也是前呼后拥,派头十足,八面威风。而途经的地方官更是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细心伺候,惟恐不周。所以,当时外出的京官很多是一站停一站,接受贿赂馈赠,尽情作威作福,狠捞一把,许多京官因此发了大财。
林则徐十分痛恨这种腐败现象。为了防止沿途各地官员按老习惯办事,临行前即已明令通知各地的州县长官必须“四不”:即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后来,他在途中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去翻修房子,于是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
林则徐所经之地,才未出现铺张浪费、私送财物等行为。但也有不明事理的人。途中有个县官接到钦差大臣的“五不”通告后,自以为这是怕地方官准备不周到,才故意这么通知的。于是乎,宰猪杀羊,张灯结彩,派工铺路,装修新房,专候钦差大臣光临。几天后,林则徐派出的先遣官员来了,当了解到这个县官劳民伤财的行径和老百姓恨透了他的情况后,连夜派人把这事报告了林则徐。林则徐果断决定绕道而行,同时,还将情况告知这个县官的上司。结果这个县官被官降一级。这时他才省悟:林则徐的廉洁并非虚传,而是真的。林则徐上任途中,行之于前,而清廉之声留之于后。
编辑:武思彤
责编:周雪茹
审核: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