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方志 | 盐与官——从志书看富顺古近代职官设置
创始人
2024-11-03 13:05:34
0

原标题:自贡方志 | 盐与官——从志书看富顺古近代职官设置

富顺,在置县之前属古江阳县。北周武帝时期,划出以富世盐井为中心的地区设富世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改名为富义县。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富义县作为产盐特区升为州级富义监。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因避太宗赵匡义(又名光义)之讳,富义监改名为富顺监。从此,“富顺”这一名字历千年而不变。元朝时又先后易名富顺安抚使司(县级土司)和富顺州(不辖县的散州)。明、清经民国至今,一律称富顺县。

自北周正式设立行政机构以来,富顺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各个朝代的中央政权陆续向这里派遣地方官。据现存富顺旧志记载,自宋代至清代,除设有知监、知州、知县等主官外,还有判官、监尉、吏目、县丞、主簿、典史和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佐属官,个别时期还有把总、巡检、税课大使、盐课大使、盐课副使等特殊官和掌管全县僧人、道人及风水师的杂职官等。此外,还有在三班六房办差的胥吏、衙役及门子、轿夫、马夫等,他们无编制无俸银无社会地位,负责处理各种具体事务和杂务,但只能靠微薄的小费维持营生。当然,不少知县私人还聘有处理书启、刑名、钱谷等公务的幕僚,俗称“师爷”,是旧时的一群自由择业者。

职官设置与政区

民国《富顺县志》载:“县治始自郡县置令、长,庶政总于一官,是为吏治、民生、风俗之盛衰治乱系焉。”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富顺主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晋以前,文学属掾史,教化属‘三老’,皆令、长之佐属……唐以来,虽别设教官,然望轻,近等于乡官祠禄。富顺在唐、五代设富义营监。宋乃沿之置盐监,为专职,爰别设判官,主治讼狱。”这是民国《富顺县志》对富顺职官设置的溯源。

翻阅现存的 6部富顺旧志,发现宋代以前的职官记录几乎缺失。康熙二十五年的首部县志对“官制”这样记述:“设官之制,今与昔同。□□□□秩课绩者,功务核其实。自汉至明,其□□□□稽,而贤否如见焉。万历四十年后,无人笔其事,依稀记之而已,则不免遗亡也。”也许由于战乱、时间久远等因素,史上有迹可循的宋、明两代的富顺旧志不得其踪,纂修清代首部县志的知县钱绍隆也没能把北周、隋、唐至五代的职官设置具体情况弄清楚,只列举了唐代的张厚俸(西川节度使充富义团练营监兼内外两江发运使)和五代的马全章(尚书左仆射,富义营监团练发运等使)两人。这以后,虽经5次续修县志,仍然没有增益变化。

而宋、元、明、清四代的职官设置在现存的富顺旧志中记录甚详,尤以民国《富顺县志》记录最全。综合诸本旧志,富顺职官设置情况列表如下:

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但对于矿冶、盐业、铸钱业等经济要地设置特别行政区划“监”。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富义县作为产盐的经济特区升为州级“盐监”,称富义监,属西川路管辖,其主官由中央政权派官担任,称“知富义监事”,简称“知监”,与“知州”同。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因避太宗赵匡义(又名光义)之讳,富义监遂改名富顺监。除置“知监”外,还设地位略低的“判官”一职,起到监督、牵制“知监”的作用,凡公文必须由“判官”与“知监”联合签署方能生效。另外,“监尉、教授”分别作为武职与教职,也是宋代地方官设置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教授”这一职官的出现,为富顺文风的开启和日后“才子之乡”的定名奠定了基础。因史料不足,宋代 300多年里只记载有知监 21人、判官 1人、监尉 1人、教授 4人。

南宋末,富顺监因抗元,其治所南迁至虎头城(位于今富顺县怀德镇境内)。大约十年后,虎头城因寡不敌众被元军攻破,富顺监遂易名富顺安抚使司(县级土司),官署得以重新迁回原监治所。至元二十年(1283),富顺安抚使司升为富顺州(不辖县而略高于县,类似于今天的县级市),隶于叙州路。元朝沿用宋朝制度,州的长官称“知州”,同样设有监督之职的“判官”和分管教育的“学正”各一员。所不同的是,出现了佐属官“吏目”一职,专掌案牍和管辖吏员,负责处理州府内部具体公事。由于史料欠缺,元代也仅记载知州 8人、判官 4人、吏目 3人、学正 5人(含训导赵祖仝 1人)。

到了明代,富顺州改称富顺县,重新回归县级管理体制,隶于叙州府。明永乐年间(1403—1424),因赵化镇、落来镇(今富顺县怀德镇)及泸阳镇(今富顺县长滩镇)划归富顺县,为强化管理,专设赵化巡检司,以便协助县衙搞好治安。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县城卤源枯竭,在城西近百里之远的自流井地区形成新的盐产区。盐业经济的又一次发展繁荣,使当时的行政管理机构及编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于是,增设职官势在必行,如一度废除的“县丞”、与盐业相关的盐课大使、专职的税课大使等,职官的种类和数量均大幅超越宋、元时期。当然,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正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外在表现,即机构编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协调统一的。经统计,明朝的富顺有知县77人、县丞61人、主簿 79人、典史 49人、教谕 47人、训导 66人,另有巡检 2人、税课大使 1人、副使 1人、盐课大使 3人。

富顺古县衙

清代地方官制大体沿袭明制,但有所变革。特别是清初,为强化盐区管理,富顺县先后增设军、政机构。首先,向自流井派驻以“汛”为名的军队,置分防把总并配士兵40余人,其任务是保厂缉私、清查盗匪、保卫治安。随后,在县城设自流井县丞署,职责为“专司盐务”。雍正八年(1730),县丞署移驻自流井“井厂正街后山”,首任县丞为广东兴宁人温尔度。乾隆初年,又在邓井关设分驻通判 1名,职责为“专司盐捕”,负责盘验过往盐船,稽查私盐贩卖。不久后,通判裁撤,改设县丞。同一个县设两员县丞,这在清代 1000多个县里并不多见,既是“大县繁剧”“盐务殷冗”之故,也真正体现了中央王朝对盐业经济的高度重视。经统计(扣除复任、连任、多任),清朝有富顺知县 116人、县丞 174人(自流井县丞92人、邓井关县丞82人)、典史75人、把总99人(自流井汛20人、从善汛45人、城内 34人)、教谕 42人、训导 42人,另有通判 7人、主簿 3人。

来源丨自贡方志

往期回顾

‍‍降水量115.27毫米 今年自贡水利工程蓄水比去年同期增加超两成

•市政府召开第52次常务会议

•教育部重要通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因为我国古典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都和皇室王室有们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便有了古代美女尽被...
原创 唐... 唐朝、后唐、南唐虽然都以唐为国号,但后唐与南唐并非唐朝皇室后裔所建。三个以唐为国号的王朝,只有南唐与...
原创 周... 周文王是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
原创 这... 1934年11月25日,中央红军打响了决定他们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湘江战役,也是长征中最为英勇悲壮...
原创 刘... 刘伯温是个忠臣,可惜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在多年乞讨的生涯中养成了坚毅果敢的性格,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对于...
原创 “... 第四位:“厂公太监”汪直 汪直,广西大藤峡瑶族人,成化元年(1465年)镇压瑶族起义时,年仅5岁的汪...
原创 三... 三国时期除了蜀汉的五虎上将和曹魏五子良将以及东吴的十二虎臣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战绩辉煌的将领。比如公孙...
原创 虽... 在了解古代历史人物时,除了可以通过历史的书籍来了解以外,很多人都是通过影视剧当中了解的,其中朱元璋的...
原创 4... 前言 1949年元旦,一向不肯服输的蒋介石,发表了一篇求和声明,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已经完全处于风雨...
原创 元... 中华上下五千年,少数民族曾多次尝试建立政权,蒙古人在中原大地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控制的大一统王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