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犯行刑前,为何会允许妻子入狱同住?原因现实
创始人
2025-05-29 14:34:55
0

原标题:古代死囚犯行刑前,为何会允许妻子入狱同住?原因现实

自从母系社会以来,人们就生活在了一起,开始逐渐形成一个小社会。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发展,有能力的人便在这个社会中制定了一些规则,使得社会逐渐趋于完善,而这个规则便被称之为“法”。

古代的法由三部分组成,“氵(水)”代表着执法如水一样公平;“廌(zhi四声)”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去”则代表着去除罪恶。

无论任何时代,最直接消除罪恶的手段都是“死刑”,古代的秋后问斩就是死刑的一种。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罪犯被执行死刑前,都会允许他的妻子同住监狱。

被执行死刑的罪犯不是罪大恶极吗?为何还会这样做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其中的缘由,或许会改变你对古代“法”的三观与认知。

历史上“刑”的发展

奴隶社会时期,君主、皇帝、国王、诸侯王和贵族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对一些不守规则的人,处罚的方式也比较的简单,大致就有两种,一种是处死,另一种就是奴役。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罚的方式也就多了起来。比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据记载它的刑就有三千条,其中包括死刑、断足、宫刑和肆刑。

秦汉时期,朝廷刑罚的目的也不再单纯是为了杀人而杀人,主要是为了惩治邪恶和震慑不轨之效。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就曾因为李陵的事情被刘彻处以死刑,但最后却以“宫刑”来代替。

历史在不断进步,一些统治者也在积极寻求对刑罚的变革,最终形成了“以积极改造犯人”为目的的理念。比如,隋朝时期的《开皇律》、《大业律》,其中所记载的的刑罚就仁慈了许多。

后来,甚至出现了法外开恩、大赦天下一说。时间来到宋朝时期,针对死刑犯“刑前”的权力,则慢慢衍生出了一套完整的程序,亦或者是执政流程。

一般情况下而言,地方官员审理死刑的案件时,不能够立即执行,而是需要上报朝廷,经过三司会审才能够对犯人进行处决,这就是“慎刑”的态度。

简单而言,地方官只能够判处犯人的死刑,却没有执行的权力,需要一层一层地上报才行,最终决定权归朝廷所有,刑部同意后才能做出终审裁决。

刑部批复后,死刑也不能立即执行,而是需要等到同年的秋季、冬季,或者是来年的冬季、秋季,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所看看到的“秋后问斩”。

为何会如此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上述咱们提到“刑”的目的是为了震慑宵小、改造犯人。冬季、秋季时期,老百姓基本上农活都忙完了,可以去现场观看这些事情。

一方面能够让老百姓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情,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地方官府草菅人命,毕竟公开透明才能够起到监督的效果。

另外,死刑犯在被斩首的前一天,政府需要提供的好酒好菜,也要让家人们进行探视,交代临死前的遗言。押赴刑场的时候,死刑犯要有言论自由,若是喊冤者则需要案件重审。

影视剧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刀下留人”一幕,其实就是因为有人上诉到了上级,此时执行官必须立刻中止死刑。当然,被斩首的人组需要亲属收敛其尸体,政府对一些孤寡者也要给予相应的救助。

从时间上来看,大约在汉朝时期,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严重,“恤刑慎杀,先教后刑”的观念便深入人心,所以“刑”的标准也在不断趋于“仁”的中心思想,“听妻入狱制”就是其中之一。

九品芝麻官中的一幕

1994年,周星驰曾出演过一部电影名为《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此剧主要讲述了包龙星立志学先祖做个清官,长大后靠着捐钱得到了一个候补知县,也就是九品芝麻官。

任职期间,他遇到了水师提督之子常威玷污了戚家少妇秦小莲的事情,丑行败露后又杀了戚家13口人。此时,常威的父亲靠着自己的影响力,颠倒黑白、戚秦氏被冤枉。

包龙星晚上潜入现场查验尸体,虽然知道了非中毒而死,但却落入了常氏父子陷阱,被判处了死刑。这个时候,包家人给他找了一个名叫“如花”的女子圆房,为包家留下一些香火。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只是觉得搞笑,毕竟古代哪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死刑犯一般都是罪大恶极之人,临死之前又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其实不然,九品芝麻官中的一幕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还曾一度被纳入古代的“刑”中。根据历史的记载来看,这一幕出现的时间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名字叫做“听妻入狱制度”。

根据《后汉书·吴祐传》的记载:“即移安丘,逮长妻,妻到,解其桎梏,使同宿狱中,妻遂怀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即使是犯了死罪的犯人,亦或者是造反等不可饶恕的罪过。

这些人在临死之前,都需要法外开恩,让他们的妻子进入监狱,与他们进行最后一晚的恩爱时光。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从“妻遂怀孕”四个字便可以看出来,就是为了给他们留下子嗣。

听妻入狱制度

“慎杀”、“听妻入狱制度”等为何都是出现在汉代呢?其实原因也非常的简单。汉朝前期虽然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但在中期推行的却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崇尚的又是“仁”。

在这样的思想下,即使汉朝的犯人是死刑犯,但他们也有着生育的权力。原因之一就是儒家崇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无论是平民百姓,亦或者是帝王将相,后代、血脉延续都被誉为人生大事。

封建社会时期,儿孙满堂被视为家族旺盛的标志之一,每一个人为家族开枝散叶都是既定的责任与义务,“无子无女”会被别人看不起,也是一种不孝、不敬祖先的表现。

在思想相对封建的古代,这样的家庭会被人厌恶的,甚至打心眼里看不起。当然,除了封建思想之外,与古代特殊的客观环境也有一定的原因。

古时候人口的生育率是非常低的,死亡率则很高,导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有足够多的人才有足够大的力量。

每一个时代的统治者,都会想方设法提高人口的出生率,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生产力。在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影响下,若是让死刑犯的家人无后,无异于让整个家族陷入绝望。

当然,若是直接给死刑犯减刑,对受害人也是不公平的。酌情考虑之下,听妻入狱制度便应时而出了,就是在死刑犯临行刑前一夜允许妻子前来同住一晚上。

那些没有妻子,亦或者没有成家的人,他的家人也会花钱买一些女子进入监狱之中与男子同住,以实现血脉的延续,避免家族香火的断绝。

留下后代那便是再好不过了,若是没有留下后代也只能顺其自然了,总的来说法外有情,但是法却不容情乃,更不可能让死刑犯摆脱罪行,“听妻入狱制度”算是给他们的最大恩惠。

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太给家中年迈的父母一种慰藉、一种希望,从国家的角度而言,也能够为人丁稀薄古代提高人口数量,有了人才有生产力、军队,国家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在这个制度下也有着一个故事!东汉有一个叫毋丘长的孝子,她的母亲被喝醉酒的无赖打了,结果毋丘长失手将无赖打死。虽然情况不怪毋丘长,但古代杀人就需偿命,毋丘长因此被判死罪。

不过,当地的官员念及他的孝道,便让其妻子进入监狱与其同住,直到怀孕方才离开。秋后问斩的时候,毋丘长的妻子也告诉丈夫自己怀孕了,而这段故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流传。

或许当时不叫“听妻入狱制度”,但两者却是一回事情。后来,这件事情慢慢就演变成了被判处死刑的囚犯,成婚的男子可让妻子来到狱中同住,直到怀孕为止,未婚的男子家人可帮寻觅姑娘,到监狱为其留下血脉。

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的时代背景是清朝,从某个角度来说,或许听妻入狱制度一直到清朝时期都存在,只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取缔了,以至于很少人知道。

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历史社会一直在向人性化方向发展,“刑”也是同样的一个大方向,以人为本、教育为先。

总的来说,“听妻入狱制度”在法律严苛的古代能够存在,有着其存在的意义和时代背景。对于此制度,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第... 今儿咱们得聊聊一位名叫唐瑜的“传奇”人物,她的故事啊,简直比小说还精彩,但又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想象...
原创 《... 导读:在康熙时代,宫廷内部的权谋斗争层出不穷,每个阿哥府都是一个潜在的继承人培养的地方。而其中,康熙...
原创 外... 大多数人提起蒙古的第一反应就是蒙古族,但是别忘了,在我国北边还有一个蒙古国呢!两者既然都和“蒙古”二...
原创 《... 电视剧《山河月明》正在北京卫视播出,开场就是洪武北征,推算一下时间和地点,应该是明太祖时期的第二次北...
原创 贵... 贵人晋升为嫔,为什么都心花怒放?不光身份转变,还有3大特权 清朝建立于1644年,标志着清军入主中原...
原创 中... 众所周知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家乡。出席中共一大的13人中有...
原创 她... 慈禧是一个长寿皇太后,她是晚清时期王朝的实际控制者,活了七十多岁才去世。她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
原创 两... 洪武三十年三月一日,南京贡院街上人山人海,举目无边。这一天,三年一度的会试即将揭晓,来自全国各地的举...
原创 中... 对党史军史研究越深,心中的困惑就越多。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终于厘清了“中央军委”和...
原创 “... 作者:桅杆 前面写了红军“草地分家”的两篇文章,引出一个话题,即张主席出走一事。 1938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