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任,三国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跟张飞、赵云一个档次。214年,刘备率数万大军攻打四川,张任率兵抵抗,在雒县设伏击杀庞统,让刘备失去了恢复汉朝江山的希望。庞统阵亡,刘备只好让诸葛亮从荆州前来四川协助,关羽则镇守荆州,因疏于防备,遭到吕蒙“白衣渡江”,大意失荆州。没了荆州,诸葛亮的“隆中对”夭折,恢复中原,匡复汉室,只能是一个梦想。
09、张郃,魏国名将,骁勇善战,威震西北。起初,张郃是袁绍部下,“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后投降曹操。接下来,张郃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汉中之战,张郃被张飞击败,退守陕西。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力排众议,让张郃去追击“汉军”,被乱箭射死。张郃死后,曹魏军中缺少能制衡司马懿的将帅,这是曹魏被西晋取代的重要原因。
08、张飞,三国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张飞可以跟“人中吕布”打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正史中,张飞也很厉害。208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张飞率28位骑兵断后,曹军不敢轻易靠近,刘备得以逃离。215年,张飞率兵进入四川,在瓦口关与曹魏名将张郃对决,连战连胜。张郃退守营垒,张飞采取突袭战术,张郃攀登悬崖逃走,狼狈不堪。
07、张弘范,元朝名将,足智多谋。1268年,忽必烈出兵20万,重点进攻襄阳城,张弘范率兵参战,屡次击败李庭芝、夏贵、范文虎等援军,为元军夺取襄阳立下汗马功劳。1279年,张弘范节制各路兵马,担任主帅,率十几万大军进攻崖山。陆秀夫交战失败,宋军一败涂地,纷纷投海自尽;陆秀夫背着小皇帝,纵身投入海中。崖山之战,张弘范全歼宋军,元朝统一全国。
06、张宪,南宋名将,骁勇绝伦,屡次击败金兵主力。1140年,岳飞北伐,张宪充当先锋大将,与完颜宗弼的十几万大军厮杀。颍昌之战,张宪指挥“背嵬军”、“游奕军”奋勇厮杀,金兵的“铁浮屠”、“拐子马”战败,阵亡一万余人。张宪乘胜追击,完颜宗弼不敢恋战,乘着夜色逃走,又斩杀金兵一万四千余人,收复临颍,宋军前锋抵达朱仙镇,中原震动。可惜,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处死岳飞、张宪,对金国议和,主动称臣,自毁长城。
05、张巡,唐朝名将,足智多谋,善于守卫城池。755年,安禄山、史思明率十五万大军南下,与唐朝抗衡,连续攻克洛阳、潼关、长安,声势大振。安禄山称帝,建国“大燕”,雄视北方。757年,尹子琦、令狐潮率18万“燕军”攻打睢阳,张巡率7000兵马奋力还击,坚守城池几个月。此战,“燕军”伤亡12万余人,虽说攻克睢阳,却无力南下江淮,唐朝得以拥有一块稳定的财税基地,续命一百余年。
04、张守珪,唐朝名将,骁勇善战,历任右羽林大将军、幽州节度使,是“开元盛世”的大功臣。727年,吐蕃十万大军进攻酒泉,唐军兵力不足,张守珪则在城池上摆下酒席,演奏音乐,采取“空城计”,吐蕃士兵不敢贸然攻城。吐蕃撤兵后,张守珪乘势出击,杀敌数千。728年、729年、730年,张守珪又多次击败吐蕃,吐蕃向唐朝求和。733年,张守珪镇守幽州,屡次击败契丹、奚人,威震边陲。可惜,张守珪重用安禄山,并将其推荐给唐玄宗,坑了唐朝。
03、张辽,曹魏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善于用兵。215年,孙权率10万大军北伐中原,在合肥与张辽交战。此时,合肥守军不足8千,曹军主力已经被抽调去西南,参与汉中之战。兵力不足,张辽毫不畏惧,他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攻打吴军,提升士气。张辽率800兵马突袭,直奔东吴中军,孙权猝不及防,差点成了俘虏,张辽威震逍遥津。此战,东吴损失惨重,几位大将阵亡,孙权不敢轻易北伐。
02、张辅,明朝名将,大将张玉的儿子,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405年,张辅率30万大军进攻交趾(越南),连战连捷,击败交趾的“大象军团”,交趾再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五代十国时,交趾脱离中原,张辅将其收回。此后,张辅又多次以“总兵官”身份率军进入交趾,“三擒其主”,讨伐“不臣者”,威震西南。1449年,明英宗听信王振之言,拉着75岁的张辅北伐,又没给他兵权,结果遭遇“土木堡之败”,张辅死于阵中,着实可惜。
01、张良,汉朝名将,足智多谋。论带兵打仗,张良很一般,张良协助刘邦作战时,经常被项羽击败。前205年,彭城之战,56万汉军溃败,刘邦、张良狼狈而逃,一家老小都被俘虏。张良的长项是谋略与策划,“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谋划大局。唐朝设立“武庙”,祭祀“武成王”姜子牙。张良位列“十哲”之首,地位比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等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