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②。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③。”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①祢(mí)衡(173—198):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人。汉末建安时人,文学家。颇有才气,但性情比较古怪自我。祢衡和孔融交好,孔融就写了篇《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他,曹操想接见。他不肯去见,而且有不满言论。曹操很生气,想羞辱他,便派他做鼓吏(击鼓的小吏)。祢衡就借击鼓羞辱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魏武: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在东汉末年,以天子的名义征伐四方,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一直担任丞相之职,初封魏王,死后溢为武。其子曹丕登帝位建立魏国后,追尊为武帝。
谪:降职。
②月半试鼓:《文士传》记载此事时说:“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桴(fú):鼓槌。渔阳掺挝(sān zhuā):鼓曲名,也作渔阳参挝。掺,通叁,即三;挝,鼓槌。三挝,指鼓曲的曲式为三段体,犹如古曲中有三弄、三叠之类。此曲为祢衡所创,取名渔阳,是借用东汉时彭宠据渔阳反汉的故事。彭宠据幽州渔阳反,攻陷蓟城,自立为燕王,后被手下的人杀死。祢衡击此鼓曲,有讽刺曹操反汉的意思。渊渊:形容鼓声深沉。金石:指钟磬一类乐器。
③胥(xū)靡:轻刑名,指服劳役的囚徒。据原注,商朝君主武丁梦见上天赐给他一个贤人,就令百工画出其相貌去寻找,果然找到一个正在服劳役的囚徒,就是成为商代贤相的傅说。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正遇八月中秋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节,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和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赏析】
祢衡年少时就有文采和辩才,但是性格刚直高傲,喜欢指责时事、轻视别人。曹操为戏弄祢衡,把他谪为鼓吏,没想到反被祢衡戏弄。全文通过写祢衡演奏《渔阳》鼓曲的容貌、姿态、动作,以及鼓曲声音节奏的悲壮动人,表现了他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面貌。曹操虽然放过了祢衡,但他最终却因为这种目中无人的狂放不羁,死在了粗人黄祖手下,令人惋惜。
上一篇:秦始皇帝陵两乘铜车马终“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