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一想到自己小时候受到的苦难,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于是在明王朝大局稳定之后。就把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封为藩王,并把他们分封到各地,以此来维持明王朝的有效统治。
并且朱元璋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爵位、等级,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奉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级别。只要是朱家子孙,都可以按照相应的级别领取钱粮。这在明王朝初期,明皇室人员不多的情况下,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在朱家子孙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枝散叶之后,到了明王朝中期,仅山西庆王府一人,就有一百多个儿子。以至于在家庭聚会的时候,亲人兄弟之间都互不相识,还需要介绍才行。山西官员向嘉靖皇帝上书,山西省一年的粮食产量,供应皇室人员都不够用。嘉靖皇帝看到奏折之后,只是苦笑了一下,也没有想办法,来解决这些危及到朝庭稳定的问题。
到明朝末年,据有关数据统计。朱元璋的后代子孙已经达到了百万之巨。如此之多的皇室人员,什么都不用做,每月钱粮按时发放、供应。这么多的人口,犹如寄生虫一样吮吸着大明王朝的血,如此下去,大明王朝的血,不等早晚都要被吸干。
到了崇祯年间,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崇祯皇帝为了节省开支,便裁撤掉了许多驿站。这其中就有导致明王朝灭亡的李自成,李自成本来在驿站劳作,虽然辛苦,但是也能吃饱饭,能凑合着过日子。忽然之间就丢掉了饭碗,李自成只好回家。此时陕西连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饥民成群结队,到处抢夺粮食充饥。李自成在走投无路之下便去投奔高迎祥义军,发动农民起义。
李自成非常痛恨明皇室人员,为此特别下令,农民军每到一处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搜捕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不分男女一律斩尽杀绝。因此,农民起义军每到一处,首先诛杀的就是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仅仅在山西一地,就有一万多明皇室人员被诛杀,侥幸幸存下来的朱家子孙也只能隐姓埋名,或者逃亡以免被杀。
后来清军入关,又对明皇室人员大开杀戒。朱元璋的子孙在经过李自成、张献忠、清军一系列斩草除根、地毯式的捕杀之后,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存活了下来,并且还只能隐姓埋名,生怕暴露了身份,引来杀身之祸!
朱元璋制定的优待子孙的政策,虽然在他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也没想到,因为他的这个政策,让他的子孙后代下场这么惨,基本上被杀得十不存一。如果朱元璋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子孙遭到如此对待,也不知道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