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谈到革命,我们最常提起的都是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们或是号令千军万马,征战四方,或是身处风暴中心,力挽狂澜,但是革命并不只有他们,还有无数的所谓小人物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正是这些人,才在细节之处将这项事业集结在一起,向着前方推进。
小人物的大事迹朱文起就是这样一位小人物,当战场上的士兵们抱着冲锋枪进攻的时候,她的武器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针线包。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女人,一直生活在山东定陶县的一个小村庄里面,和村里所有的女人一样,朱文起的日常就是烧水做饭,择菜洗衣,战乱的年代,为了保护自己她更是深居简出。
但是就在一个平常的傍晚,一个人的到访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这个人就是游文斋。游文斋是定陶县的党员,负责在这里领导党内活动,组织群众的革命斗争工作,不过除此之外,游文斋的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管理鲁西南的地下情报通讯网。 情报收集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随时都有可能付出生命,而且选拔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常常处在人手紧缺的状态下。不过在游文斋看来,文化水平高、军事素质强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好情报工作,实际上越是不起眼的普通人,越是能够伪装成功。而他之所以找到了自己的四婶朱文起,正是为了实践自己的这个想法。
这个满脸沧桑、大字不识的女人真的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吗?朱文起自己也没有信心,但是这样一份光荣的革命工作又让她跃跃欲试,只要是能够打倒日本人,对共产党有利的事,做不了也要试试看,朱文起接受了游文斋的请求,开始以地下通讯员的身份进入了党组织。 朱文起的第一个任务是穿过一个审查严格的哨岗,去为另一个地区的同志传递情报。她一个农妇,当然不会引起什么注意,但是敌人也不是好糊弄的,各种伪装的手段也都已经见识了不少,所以不管通关的是什么人,详细盘查还是不会少的。看着自己前面的人都被里里外外查了个遍,朱文起还是紧张了起来,这对通讯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种场合下,越是紧张越容易出错,朱文起甩甩头,深呼吸放松下来,走到了哨岗边,对面的伪军见到她这副乡巴佬的样子,果然放下了警惕,一副只想应付差事随便看看的样子。
看到朱文起手里的针线包时,又警惕起来,于是要她打开来检查,朱文起装作不耐烦的模样,拿出几根纳鞋底的钢针在对方面前晃起来,伪军见状赶紧推开她,叫起了后面等待盘查的人,朱文起就这样闯过了哨岗,成功把情报送到了目标手中。 为了革命更为了自己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有了前面的经验,朱文起的胆子越来越大,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是游刃有余,游文斋觉得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在接到一些重大任务时,都愿意交给自己的这位四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妇朱文起在这种惊心动魄的革命工作中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她为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而感到开心,也非常喜欢这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一项有意义的事业当中去的感受,于是工作起来更加认真和卖力。很快,她又接到了另外一个重量级的任务。为了解决定陶县内名叫王子杰的第一大汉奸土匪,党组织在他的身边布置了卧底,想要搞清楚其手下的兵力和部署情况,在潜伏了几个月之后,我党的卧底顺利拿到了相关情报,就等有人前来接应,再把这些信息带回到党内。
王子杰既是土匪,也是汉奸,这种身份让他非常注意对自己辖地的管理,因为一方面要防范共产党,一方面要提防日本人卸磨杀驴,所以外面的人很难进来。但朱文起却以媒婆的身份很顺利地混进了辖地,常年舞枪弄棒的汉子们听说有喜事,都起哄想看热闹,也就放松了警惕。朱文起很快和自己人接了头,拿到了情报,根据情报提供的信息,党组织成功将王子杰及其部下一网打尽,朱文起也因此被记了特等功,受到了嘉奖。
结语抗日结束之后,朱文起回到了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没有再提及自己的这段过往,多少年过去,那段为革命奋斗的岁月已经渐渐模糊,当她在山东的革命纪念博物馆里看见那个陪她走过无数个惊险时刻的针线包时,尘封的记忆尽数回到了自己的脑海中,她忍不住流下泪来,口中念着,“这是我的,这是我的针线包啊”,也正是这次偶然的际遇,让所有人认识了她,知道了这位革命英雄的故事,让我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位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