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钩沉:龙泉古文明起源——新石器时代的浙闽通道
创始人
2024-11-02 12:44:23
0

原标题:文脉钩沉:龙泉古文明起源——新石器时代的浙闽通道

龙泉位于浙西南山区,北接杭嘉湖,南连福建,东临温州,西接闽赣,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

浙江是华夏大地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早在10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以金华地区为核心的上山文化,其影响范围西到衢州,北至嵊州,东到台州,南到缙云壶镇。壶镇的陇东遗址地层为上山文化中晚期,时间在9000—8000年前。这是现有发现的早期史前文化离龙泉最近的遗址。后来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受到上山文化的广泛影响。

5300多年前,以浙北良渚地区为核心,城池规模宏大、等级森严的良渚文明诞生了,其影响范围遍布江浙地区。1958年,龙泉县相关部门在牛门岗一带第一次发现石斧、石矛、石箭镞、石纺轮、石刀、网坠等。陶器有釜、瓶、盂、碗、小缸、罐等。陶质为印纹、印陶、红陶,纹饰有编织叶脉和方格纹等。还发现了原始瓷器。从出土文物可知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遗址,延续到夏、商、周时期。

西至龙泉市人民医院(老医院旧址)后山,东达临江湾一带都陆续发现了一些石器和陶器。这说明早在良渚文化时期,龙泉境内就有相当规模的人类活动。

1972—1974年,上垟镇泗源村在村后修建泗源小学时,曾出土石斧、石纺轮等新石器,这些石器现藏于庆元县博物馆,其制作水平尤其高超,为典型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石器。

21世纪初,在泗源小学山下公路边,一村民拆老宅重新建房,在挖地基时发现一些有人为加工痕迹的石头,怀疑该石头为新石器,遂将其收藏起来,石器数量有30多枚,后经相关专家考察,确认是新石器。2021年相关专家去泗源实地调查期间,在村民家中看到这批石器,认为这批石器比泗源小学出土的石器要粗糙很多,似乎更加原始,时间可能会更早一些。同时还有村民反映,泗源小学北侧山垄内的房子处也曾经出土过相关石器,可惜后来丢失了。由此说明,泗源新石器时代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分布范围较大。

20世纪90年代初,曾有人在溪口金矿冶炼厂建设工地捡到过新石器时代石器。这里正好处在瓯江上游梅溪边的台地上,十分适合早期人类活动。近年来,大梅村等地也有村民称在后山看到过骨器。2013年春,小梅一处山上曾出土印纹硬陶碎片。说明小梅一带也可能存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痕迹。

从上述多处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较多的人类先祖在龙泉境内活动。其活动区域主要呈线状分布在瓯江两岸龙庆谷一带,这和早期人类生存方式以及龙庆谷地是浙闽山区中重要的山谷走廊有关。

龙泉地貌东南和西北为中山区,中间为丽水‐政和断裂带形成的龙庆谷地丘陵区。瓯江自东南龙庆交界的锅帽尖西北麓发源,向西流经小梅折向东北,贯穿龙泉中央龙庆谷地,形成星罗棋布的小型冲积盆地。龙庆谷地北接云和、丽水、松阳等地,西南连福建松溪、浦城等地。可以说龙庆谷地是连接浙闽文化最重要的三条通道之中间通道。

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与田野调查发现,龙泉东北的云和、遂昌、松阳等地发现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特别是遂昌好川遗址和云和盆地密集的新石器遗址,基本以良渚文化为主。在龙泉的西南部浦城则发现了以牛鼻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根据考古发掘,其文化既受独特的福建东南沿海昙石山文化影响,也受到良渚文化的深刻影响。良渚文化自北而南发展,其向南最远影响到闽北一带,龙泉上垟泗源新石器时代遗址就紧靠浦城,向北翻过山岭就到浦城东部富岭地区。与牛鼻山直线距离仅26千米,距离浦城东郊的石排山牛鼻山文化遗址也仅29千米。可以说,丽水至遂昌地区到云和盆地-龙泉牛门岗-查田溪口-上垟泗源-浦城牛鼻山文化区是新石器时代浙闽文化交流的重要路线,这一通道促成了最初的浙闽文化交流。泗源遗址中出土的高等级石钺和纺轮,可能就是某个有重要地位的部落贵族,在迁徙中定居在这里,或在死后就地葬在这里。后来在秦朝开通的经龙泉到浦城的浙闽官道,也是沿着这条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的通道建设。不仅如此,相关专家在自黄南向南约25千米的福建松溪盆地,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同样受到良渚文化的影响。同时,商周时期遗址有70多处,密集分布在靠近泗源、小梅的渭田镇、旧县一带的遗址有17处之多。可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还有一条向南的文化交流通道。

从上述遗址可知,龙泉不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相当规模的人类活动,龙泉盆地沿着瓯江上溯到黄南,向西和向南孕育了龙泉最早的文化走廊,这也是浙闽文化交流的最早通道。这条人类生存与文化交流通道延续了5000年,也一直是龙泉境内社会最繁荣、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区域。春秋时期欧冶子就铸剑于龙庆谷剑池湖畔,两宋时期管、张、何、季、鲍等世家大族就自北而南分布在这一区域。总之,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龙庆谷地是龙泉文化的发源地,它构成了龙泉人文环境的核心。

文章来源:《浙江文史记忆 ·龙泉卷》、龙泉发布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为什么不用明朝强大的火器,改用冷兵器? 明朝这个国家是非常发达的,他的所有的军队中就出现了一个...
原创 英... 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军事和经济影响力难以忽视。从亚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是83岁,真实...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日本人平均寿命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是87.45岁,连续五年...
原创 宋... 一代枭雄郑庄公,一生精于谋略、擅长布局。他不仅在生前一直让郑国处于比较有优势的位置,取得了“小霸”的...
原创 北... 李端棻墓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松山小阜半坡上,墓地坐西向东,封土直径约11米,高约2米左...
原创 谭... 晚清时期,清政府的统治越来越腐朽,满清贵族阶级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管人民的死活,对外国列强一味的割地...
原创 朱... 说到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从草根逆袭登基为帝,朱元璋也是历史上,为数甚少的草根皇帝代表...
原创 隋... 先说四猛 第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 罗士信,秦琼秦叔宝收养的傻兄弟,身高体壮,力大无比,美中不足的就是...
原创 经... 改变一个人的认知靠说是很难的,但当自己亲身体会感受到的时候,改变往往变得很容易,而这,就是当下我们可...
原创 千... 读近代史的时候,有两个词汇让我印象深刻——“ 封建主义 ”和“ 封建枷锁 ”。 最初接触这两个概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