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过后,晋朝统一了全国,史称西晋。虽然司马家族的崛起并不光彩,且长期受到批评,但这已经是历史的事实。不过,西晋这个王朝并不长久,仅仅传了四代帝王,存在了51年。 自从西晋建立以来,便一直面临着种种困难。可以说,西晋始终处于内外双重压力之下,内部有八王之乱,外部则有强敌的入侵。最终,西晋抵挡不住匈奴建立的政权,王朝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 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和他的琅琊王氏家族南迁,建立了新的晋朝——东晋。这样的情形,是否让人联想到后来的南北宋?当年赵构的独苗在南方也站稳了脚跟,尽管他性格胆小,处事优柔寡断,但最终还是成功稳定了局势。
东晋的情况也类似,虽然西晋在北方被击败得毫无还手之力,但一旦逃至南方,他们不仅稳住了脚步,甚至比西晋存在的时间还长。东晋自317年建立,到420年灭亡,持续了104年,产生了11位皇帝。在这期间,北方却不断动荡,政权更替频繁。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东晋能够坚持如此之久?其实,东晋并没有特别强大。相反,东晋的皇帝几乎从未真正掌握大权,很多时候政权都被旁人掌控,皇帝实际上只是个象征性的人物。 说到西晋,其实这个朝代并不是注定会灭亡的。西晋的短命主要与开国皇帝司马炎的政策有关。他的一些做法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首先,司马炎在建立西晋后大肆分封宗室,给他们分封土地和兵权,表面上看,这样做可以确保朝廷的安全,实际上却大大增加了风险。很多朝代都采取过类似的分封制度,但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弊大于利。司马炎还大幅削减了州郡的军队,除了少数边郡仍保留军队外,大多数地方的军队力量被削弱,而宗室王国的军队则成了地方主要的军事力量,这也导致了极大的不稳定。 另外,司马炎在选继承人上也犯了错误。虽然他坚持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这本身没有错,但他的次子司马衷却是个极其无能的人,尽管如此,司马炎仍然坚持让他继承,这一决定为西晋的后续问题埋下了隐患。 至于东晋能够延续下来的原因,实际上十分复杂。西晋灭亡后,北方的政权并不强大,动荡不安,很多政权更替频繁,因此无法有效地吞并东晋。东晋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还得归功于南方的世族势力。这些世族不仅积极参与政权运作,而且他们的权力相当强大,形成了与东晋政权的利益共同体。尽管世族之间偶尔会有内斗,但他们整体上还是保持着一致的利益,因此东晋政权能够在乱世中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