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忆:黄河掘口却天现异象,忽现老农献策,又成黄泛洪灾
此事要从当年老蒋部下,李宗仁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大胜之后。当时老蒋见得国军大胜日军,本想凭借国军余威再拿一地,便心急火燎地调动仅有的主力,20余万中央军。然而,日军也不是吃素的,看到中国军队如此作为,也立即调动主力集结兵力30余万。待老蒋得知便匆匆忙忙,让军队紧急撤离。一场本为拿下徐州,保卫河南等地的会战,未战先输了。
但日军并不想善罢甘休,依旧对国军穷追不舍,虽然当时造成的伤亡不大。但因为各地部队将士们,被调来换去如此反复,对当时局势造成不利影响,兼之没有拿下日军,还被日军14师团强渡黄河,才有之后的花园口决堤一事。此事比较准确的时间是发生在,1938年6月9日,日军第14师攻占开封,控制渤海铁路。当时,位于黄河南岸的国民军有超过10万名正规军。为了防止敌人前进保卫武汉,当局决定采用三国时期水淹七军的方法,挖掘黄河堤防花园港口等地,人为造成一个23000平方公里的黄泛区
。导致1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时间过去几十年来,人们渐渐的遗忘黄河决堤一事,而在一位老兵的回忆录中,黄铎五所述说的经历是这样的:1938年6月7日,第39司令部驻扎在杨桥附近待命,当时黄铎五任司令部参谋长。当天,军部接到蒋亲自发来的密电,命令是为阻日军西犯,根据冯玉祥副委员长的倡议,决定在花园口与赵口两地执行黄河决口,组成平汉路东侧区间的对东泛滥。第39军负责挖掘赵口,必须在两天内完成。第五十三军万福麟部负责花园口的路堤开挖,整个工程由第一战区程潜指挥主持。
不久后,程潜也发来电报,意见与蒋相合,程还派来军工专家王果夫担任设想和指导,同时知会河南当地管理部门负责民政和民工事宜。第39军接到命令后,于6月8日立即进入郑州担任郑州驻军,并作为第34师第34师的中牟地区的游击队。第56师唐邦旅违反了赵口的工作。黄铎五负责决口工程和与友军的联系。6月9日上午,黄铎五陪着工兵专家王果夫、第56师、第53军的两位团长前后会合花园口、赵口举行实地勘查,研讨施工。园口属郑县,而赵口属中牟县。他们都在黄河南岸。河堤宽约8米,高约多10米。平素是通往洛陕的大道。它有广阔的视野,可以在望远镜中看到,日本军事动态。当然日军白天同样,也用望远镜,晚上用探照灯,从北岸到南岸侦察。
依据两处地形地貌,经商议与讨论后,拟定了施工规划:一是负责花园口、赵口决口的工事队伍,立即在堤岸的内侧,适量而迅速地组成需要的掩蔽部和交通壕,切忌裸露特别是遇到日军空袭或许探照灯照耀时要庄严慌忙;二因此花园口为基地,架设一部电话总机,组成营以上的通信网,黄铎五和王果夫常驻花园口,各部需求解决的问题,就找二人;三是大堤上的决口工事,以连为单位,适当配备兵力,分点进行掘土作业,轮流作息;四是决口前必须告知河南当地民政动员民众迁移、安置、救济事项,以免流离失所,无法生存。这几点内容黄铎五曾特地,上报请军长刘和鼎考核,刘军长认可了这个计划而且上报了蒋、程。6月9日早上6点,挖掘工作开始迅速将堤防挖掘到指定路段。起初天空晴朗阳光明媚,但到了8点钟后,有一个突然的异常。一股巨大的旋风从空中出现。
工段开挖的大部分隧道很快就被大风吹沙填满了。那天各段工事都在反工,无法完成决口任务。军工专家王果夫和黄铎五闻讯后,马上赶往现场研讨,但王果夫研讨多时也束手无策,没有解决的措施。
在当时无可奈何之时,一位来自附近村庄的老农民前来提出一个计划。老农观察了工兵挖洞一段时间后,老农:他也没有见过这种奇怪的风,但是他有办法阻止泥沙回到原来的地方,他的方法是随时给挖出的土和挖口浇水,这样沙子就会凝结,不会被风吹倒反原。黄铎五和王果夫将信将疑,但终究仍是采取了老农的措施,老农的办法果然有奇效,纵然大旋风依旧不止,但沙土却凝结得紧紧的不再返原。通过这种方式,任务在三天三夜完成。
万福麟部门承担的花园入口挖掘任务在5天内完成。当时虽然挖开了,却没有立刻看到出水。虽然花了三天三夜才完成这项任务,但仍比原计划晚了一天。
蒋于是亲身打电话指摘刘和鼎:“这次决口有关国家民族命运,没有小的牺牲,哪有大的成就,在这紧要关头,切戒妇人之仁,必须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干去,克竟全功。”直到6月15日,各部门挖出的河口都有大量的黄水流出,然后冲向东方,通过贾鲁河注入淮水入海。这是名副其实的洪水成灾,虽然当局也有计划重新安置居民,但他们实际上是空谈。那时,仓促迁移仅有乡、保长催促迁移罢了。
再说此事谈何容易,老百姓不愿离开祖祖辈辈,一直居住的家园,政府又没给出明确的保障,故而迁徙者寥寥无几。大洪水来时,已经来不及躲避了,因此事后成了一片,人间惨剧伤亡惨重。
两天后,黄铎五人陪同民政部官员检查了洪水情况。在无边无际的大浪中,只有稀疏的树梢浮在水面上,波涛汹涌的海浪随着各种大小的木头、器具和尸体滚来滚去。孩子的摇篮随河水飘浮,偶尔能听到哭声。全家都被洪水淹没了,一片地域中幸存者不多。黄河决口,整个黄泛区由西北向东南,长400多公里,流经河南、安徽两省44县33万平方公里,给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河南有140万户人家被冲走,800多万亩耕地被洪水淹没,安徽省江苏有1000万亩被洪水淹没,480万人失去了家园。
据河南档案馆记载,仅河南就有89万人死亡,受灾人口为1200万。黄河断流后,1941年至1943年发生旱灾,1942年河南发生了著名的“大饥荒”,近300万人挨饿。在军事意义上,黄河的决堤让日本军队进攻推迟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由于组织不善,无能的搬迁安置,安置百姓的官员阳奉阴违,政策未妥善落实,导致了灾难的发生。从当初掘口时出现的异象,细想一下也许天意都不允许,就连大风也前来阻挡,都阻挡不了这场人为洪灾。那么到了现今这段历史,仍充满争议,褒贬不一。